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南极微藻中的南极硅藻GJ01(Berkeleya rutilansGJ01)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谷胱甘肽的前体氨基酸等因子对谷胱甘肽合成酶的影响,并在少量可供应ATP的南极硅藻GJ01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对其游离谷胱甘肽合成酶合成谷胱甘肽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南极硅藻GJ01谷胱甘肽合成酶的最适温度为10~25℃,最适pH值为7.0;Glu、Cys、Gly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4 mmol.L-1、12 mmol.L-18、mmol.L-1。此外Met对谷胱甘肽的合成也有影响,而且南极硅藻GJ01的谷胱甘肽合成酶还具有Mg2 依赖性。正交实验表明,南极硅藻GJ01游离谷胱甘肽合成酶,产生谷胱甘肽的最理想条件为,温度30℃、Cys浓度10 mmol.L-1、Mg2 浓度30 mmol.L-1、pH 7.5。该方法用于工业化生产谷胱甘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家蚕中秋用品种川蚕11号的育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强健优质中秋用蚕品种川蚕11号(L8081·L8191×L4朝92·L4白82),系双限性(雌斑限性)四元杂交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较易繁殖,健康性接近对照种,产茧量、产丝量及丝质成绩都高于对照,万蚕茧层量高于对照5.53%,鲜毛茧出丝率19.37%,茧丝长1240m,解舒丝长965m,净度98分,适应四川省及西南地区中秋用种。  相似文献   
3.
热激效应,热激蛋白及其分子伴侣功能是当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广东蚕业科学一些传统的命题有了新的发展。如家蚕卵热激治疗微粒子病。柞蚕蛹热激处理后抑制微粒子原虫感染蚕卵。家蚕某些品种32℃,湿度60—65%催青能控制雌蚕孵化,预期潜在对热敏感的基因组。滞育卵用高温38—40℃处理并结合适当浸酸可达到随时孵化等。这些现象与热激效应有密切关系,期望通过热激的基础研究得到启迪,阐明其生理生化机制。本文试从热激蛋白及其分子伴侣功能方面作初步的评介。  相似文献   
4.
本地胡子鲶头甲溃烂症病原菌的分离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头甲溃烂症的本地胡子鲶(Clarias fuscus)病灶处分离出1株细菌Hu02,用该菌株回归感染健康的本地胡子鲶,死亡率为100%,证明其是该病的致病菌。经细菌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菌株Hu02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经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氟哌酸、红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等敏感。培养温度试验还表明,该菌株在4℃不生长,在17℃、28℃、37℃和42℃中均可生长,其中28℃是其最适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5.
<正> 育成一个新品种常需多年工作。在培育过程中,配合力是极其重要的,往往需要花费多年时间对大量组配的反复测定,才能选出一对较好的杂交组合。如果我们能找出杂交组配的某些规律,就能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杂交组合,缩短育种年限。在短时间内如能从现行育成的大量品种中进行有效配合力测定,就可在较短时间内选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6.
唐啸尘 《水产学报》2006,30(6):727-732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变化,并用T3处理卵黄囊期仔鱼,研究其对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中含有相当量的T3,T3随发育而逐渐下降,到仔鱼开口时已经检测不到,提示甲状腺激素可能被胚胎和卵黄囊仔鱼所利用而参与其发育进程。在孵化后24 h内,T3促进发育的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 h后,T3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72 h后, 0.01 mg·L-1 T3处理组仔鱼直肠管径明显比对照大,而小肠管径和全长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 mg·L-1和1 mg·L-1 T3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大,而全长显著比对照短。1 mg·L-1 T3显著加速了仔鱼卵黄囊的吸收,但对油球的吸收无影响。在孵化后第8天,0.01 mg·L-1 T3处理组仔鱼存活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卵黄囊期仔鱼消化道发育的作用与发育时期密切相关,孵化后24 h内,消化道对T3不敏感,此后则变得敏感; 0.01 mg·L-1 T3能提高仔鱼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柞蚕微孢子虫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啸尘  宁波 《蚕业科学》1999,25(4):221-224
研究报告了柞蚕微孢子虫Nosemaantheraeae(简称N .a)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胶体金银染色法 (IGSS)诊断的结果。用抗N .a的单抗结合间接免疫胶体金银染色法 (IGSS)对 6种微孢子虫进行检测 ,在光学显微镜下柞蚕微孢子呈现特异的褐色 ,能与包括家蚕微孢子虫在内的其它 5种微孢子虫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8.
美国红鱼血清溶菌酶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硫酸铵沉淀法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血清溶茵酶进行初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H和温度对该溶茵酶活力的影响,同时研究溶茵酶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及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并试验该溶茵酶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红鱼血清溶茵酶的最适pH为6.84,最适温度为31℃;该酶在60℃以下活性稳定;Cd2 、Pb2 、Ag 、Mn2 等对美国红鱼血清溶茵酶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而Ca2 和Na 对美国红鱼血清溶茵酶具有激活作用.结果有助于该酶活力测定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以有效地测定鱼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同时发现用该溶茵酶处理奥尼罗非鱼,可提高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