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427篇
农学   252篇
基础科学   417篇
  220篇
综合类   1924篇
农作物   276篇
水产渔业   176篇
畜牧兽医   915篇
园艺   424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提高食品中副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存活的方法,本试验以海藻酸钠(Alg)和N,O-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囊材,采用静电液滴法和传统挤出法分别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以Alg和CMCS的不同配比为影响因素,测定其包埋产率、抗酶活性、过胃肠道模拟液后的存活率以及耐储存性。对微胶囊进行傅利叶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静电液滴法能够明显改善微胶囊粒径大小|Alg和CMCS比例为1:1时(E-AC)微胶囊包埋产率最大,为(92.20±1.02)%。与游离的副干酪乳杆菌相比,过胃肠道模拟液后(SIF)后,E-AC微胶囊包埋的益生菌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1),存活量为(7.6±0.65) Log10 cfu/mL。综上,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的微胶囊与传统挤出法相比粒径较小,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储存性试验表明,E-AC在储存4周后,益生菌存活率较高。综上,Alg和CMCS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和耐储存性。 [关键词] 海藻酸钠|N,O-羧甲基壳聚糖|副干酪乳杆菌|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3.
为了促进温室大棚内作物在适宜和充足的光照环境下生长,采用LED技术设计了温室大棚智能补光自适应控制系统,系统主要由补光区控制节点、数据集中管理服务器和农户智能手机组成。补光区控制节点基于嵌入式处理LPC2129设计,利用光感器件采集红/蓝光强信息,并根据数据集中管理服务器上的农业专家系统的指导,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给LED,将光强自适应调整到合适状态。同时,农户可通过智能手机登陆数据集中管理服务器查看温室大棚内的光照和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实现了对温室大棚的远程管理。通过番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LED智能补光系统对温室内光照控制精准,比固定光强LED补光和未补光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0.73%和38.47%,而消耗的电量则比固定LED补光方式降低了38.5%。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樱桃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现有樱桃栽培面积约26.67万hm~2,其中甜樱桃23.33万hm~2。在资源育种方面,收集保存种质资源500余份,自主选育甜樱桃新品种40余个,砧木品种10余个。自主培育的品种‘红灯’占我国甜樱桃栽培总面积的40%。开发出自交亲和性与果实颜色等性状基因标记,实际用于育种亲本选配和后代预先选择。绘制甜樱桃的分子遗传图谱,图距0.96 cM,并定位果实大小、糖酸比等QTLs。栽培品种DNA指纹图谱真伪与纯度鉴定工作得到商业应用。在栽培方面,研制推广了无性系砧木绿枝前插技术,研发出高精度无病毒苗木分子鉴定技术,提高了苗木整齐度和苗木质量;试验示范了高纺锤形、超细纺锤形、KGB及UFO等树形,促进了果园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大连日光温室和临朐高架保温大棚两种栽培模式,栽培面积达1.33万hm~2。在采后方面,研制出MA贮藏病害控制技术等。由于樱桃科研立项困难,除育种领域外,多数领域研究处于生产经验总结阶段,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5.
老参地重复栽参,可解决参业和林业之间的矛盾,改变毁林栽参的传统,(?)林参之间的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达到林茂参丰,维持生态平衡之目的。主要技术内容采用老参地土壤消毒处理,掺入活黄土,撒施活石灰,施用人参高效复合肥,调节水分,这样就调整了老参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微生物区系,使之能够连作。解决老参地“产量低、烧须、病害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成鱼池居中设置网箱,将体长6~7厘米的草鱼种放入网箱中强化屯养20~30天,个体生长到14~18厘米,再出箱放入该池塘中套养,成活率由直接套养的20%左右提高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7.
王字4号是四川新胜茶场选出的甜橙(CitrusSinensis)优良单株,具果大、质优、少核、晚熟、较耐低温等综合优良性状。特别是单胚率高而稳定,1990—1992年镜检,单胚率分别为98.15%、95.6%、97.7%。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角度看,保护性耕作与保护性种植结构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提并论。之所以把它们放到一起,完全是出于“保护性”这个共同基点。众所周知,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锄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其明显特征是,既保护和改善了作物生长的立地条件,也保护和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周边环境--当然,也保护和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言之,保护性耕作的可贵之处在于以“保护性”作为农业节本增效的前提而存在。现在,笔者把这个可贵之处和基本特征移植到种植…  相似文献   
9.
选用60日龄杜洛克、长白仔猪,Ⅰ组为试验组,Ⅱ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饲养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的丰本生力酵素。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增长幅度杜洛克为13.1%,长白猪为8.12%。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但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3.1%。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杜洛克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8%,长白猪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10.
飞播造林是河南省主要造林方式之一。本文从林地、林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对河南省飞播林1983—1990年成林资源进行了资产评估,总资产价值为18360791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