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5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湖北省黄岗地区水产局、蕲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和蕲春县赤西湖渔场,在1981年网箱养鲤试验的基础上,1982年进一步用二只网箱(每只6 m~2)继续试验养鲤.鱼种于4月17日入箱(130尾/m~2)至10月18日出箱,饲养期120天.经有关单位验收,1号和3号网箱分别每平方米产鱼111.5斤和85.4斤;饵料系数分别为3.5和2.5;每斤鱼成本为0.97元和0.87元.通过二年试验,对搞好网箱养鲤取得了几点一致认识.  相似文献   
2.
鲤鱼在我国不少地区作为养殖的重要鱼类之一,除在池塘或山塘水库中采取适当措施使其自行繁殖以及进行人工孵化培育鱼苗以外,还广泛采用从天然水域中收集自然繁殖的受精卵,携回养殖场地使其孵化来获得种苗的办法。但是要采集大量受精卵,需要从许多天然鲤鱼繁殖场收集,往往要延续多少天进行,这样,把不同时间采得的受精卵携回孵化,由于鱼卵发育参差不齐,孵化时间也先后不一,孵出的鱼苗形成了好多批,大小不同,势必影响苗种在今后放养中发育的不整齐,造成大鱼苗吞食小鱼苗的互相残害,降低鱼苗的成活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淋水处理的方法,抑制早采到的受精卵发育,使先后不同时间采获的卵子,使它同时孵化,统一了鱼苗的体长。虽然降低水温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在大面积水体中不易实行,用淋水办法就比较容易突施,而且还可以避免降温所经常出现的畸形鱼苗。现将实验结果,简略报道如下,深信在生产实践上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黄冈地区白莲河水库,利用天然浮游生物为饵料,在网箱中培育鲢鱼种放养密度的研究结果。试验用网箱共14只,按每立方米水体中平均放养243.3、364.9、484.3、605.9、727.6、970.8和1211.9尾七种不同的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试养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成活率之间呈弱的负相关关系(r=-0.2054);密度与每只网箱的总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023),而与出箱个体重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639)。作者据此对成活率、规格频率分配、个体增长及群体产量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白莲河水库中,网箱培育鲢鱼种的最佳密度为484尾/米^3。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年的试验,系统地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箱培育鳜鱼种技术模式,即:五月上中旬催产,团头鲂挂巢开口,二级网箱培育,配足适口饵料鱼,坚持“四勤一防”。使用该模式能为鳜成鱼养殖提供品种纯、批量大、规格齐、成本低的鳜鱼种。1991年试验结果:从6毫米的鳜鱼苗28539尾养成50.4毫米鳜鱼种21797尾,成活率达76.38%,平均每尾消耗饵料鱼396尾,每尾鳜鱼种成本为0.83元。  相似文献   
5.
湖北黄冈专署水产科学研究所在室内试验用白铁皮桶密封鲤鱼(火片)送氧运输获得成功。试验用鱼种的焦体平均全长1.84公分,体重0.056克,经两天的捆箱锻炼后,以每百斤水放鱼万尾(每立方水体20万尾)的运载密度封入铁皮箱内进行试验,比一般的运输量增加20—30%。除铁桶外,还用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