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分析稻蟹共作和蟹单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利用Miseq平台对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区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下的细菌群落变化。结果显示:两种模式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门,肠道中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水体中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Armatimonadetes菌门;底泥中为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两种模式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属,肠道中有14个,水体中有18个,底泥中有13个。稻蟹共作与蟹单作肠道、水体、底泥的Chao、ACE丰富度指数,以及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通过对两种模式下水体、土壤及肠道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的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柔膜菌门(Tenericu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比较分析后发现:一些厌氧、高亚硝酸盐环境下的常见优势菌属在蟹单作水体、土壤中的丰度显著高于稻蟹共作,稻蟹共作条件下养殖河蟹的肠道微生物构成上更接近野生河蟹,其肠道细菌群落特点也反映出共作养殖环境优于单作模式,且有利于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2.
2023年2月24日,第四届全国虾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淮安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产科研工作者、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基层养殖户。论坛由上午的主会场和下午的青虾,河蟹、小龙虾以及南美白对虾3个分会场组成。青虾是江浙地区水产养殖的传统、特色品种,因具有养殖周期短、投入小、病害少、适应力强、价格稳定等优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虾养殖品种;江苏省主养面积近30万亩,混养超过100万亩,年产量近2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为促进青虾产业发展,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论坛邀请了多位一线专家,从苗种、养殖、设施、饲料、病害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青虾产业,为其未来发展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3.
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优质动物蛋白,还可以维持生态环境平衡。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鼓励在湖泊水库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等增殖渔业,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为促进湖泊、水库生态保护和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总结推广各地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成功经验,探讨新时期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转换路径,助推大水面生态渔业又好又快发展,2023年5月30日首届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大会在杭州千岛湖举办,现将专家在大会所作报告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小龙虾是我国一种特色美食,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小龙虾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但产业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小龙虾苗种繁育、饲料与营养以及水域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针对以上问题,《科学养鱼》特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志强研究员、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陈焕根研究员、盐城工学院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王爱民教授就小龙虾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苗种繁育问题、饲料营养问题等展开讨论,探究小龙虾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和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