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产后气血两虚不食1.1病因产后气血虚的主要原因是怀孕后期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足、劳役过度、体质虚弱,特别是生产时失血过多、哺乳量大等原因,造成母畜气血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密,机体抵抗力减弱,以及饮水食草不当,损伤脾胃,引起胃肠生理机能减退,水谷精微之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内“三农”问题得到初步改善,国内农民群体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然而在现代化农业纵深发展基础上,国内现行农村经济结构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亟需进行经济转型。由此,应当从农村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式着手革新,重点完善国家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扩宽农业资金融资路径。并且充分利用合作组织的引导作用,完善健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以此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3.
4.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历史产卵场分布于长江上游,距离长江口2500-3000公里。1981年葛洲坝工程阻断了中华鲟洄游通道,随后天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人工繁殖放流补充工作从1983年开始。由于野生和人工繁殖中华鲟幼鱼有相似的洄游入海特征,因此通过在长江口水域捕获滞留的中华鲟幼鱼并区分人工繁殖个体和野生个体,可以评估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四倍体遗传的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方法,并用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和非亲缘关系群体样本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用于1999年度中华鲟人工繁殖效果评估案例中,评估人工繁殖个体在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中的比例。亲子鉴定方法结果显示,三个全同胞家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3、0.44和0.44;半同胞家系的遗传距离居中(0.57);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74。人工繁殖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2000年度长江口幼鱼群体中,人工繁殖个体的比例较低(0~3.8%),中华鲟补充群体主要来源于自然繁殖,人工繁殖放流个体对中华鲟野生群体增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