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探究鲤科鱼类的摄食器官形态差异, 以珠江下游的海南鲌(Culter recurviceps)、鲤(Cyprinus carpio)、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7 种典型鲤科鱼类为研究对象, 基于形态解剖和多元分析等方法, 比较了这 7 种鱼类外部和内部摄食器官形态的特征差异。结果显示, 7 种鲤科鱼类外部摄食器官形态的种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口裂宽、口裂高等与食物捕获有关的性状上, 内部摄食器官形态的种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咽骨长、咽骨后肢长等与食物咀嚼有关的性状上, 内部摄食器官形态分化程度显著大于外部摄食器官。另外, 研究发现食性对鲤科鱼类内部摄食器官形态影响大于系统发育地位的影响, 外部摄食器官形态性状对于鱼类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揭示了同域分布鲤科鱼类的摄食器官结构差异, 探讨了摄食器官形态结构与食性、系统演化地位的关系, 对于了解鲤科鱼类生态适应机制以及开展珠江鱼类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