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黄鳍鲷肝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鳍鲷肝脏细胞为材料 ,研究其肝细胞体外培养适宜的 p H、血清浓度、谷氨酰胺等条件 ,并进行传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培养液为 :MEM含 2 0 %小牛血清、15 g/ L L-谷氨酰胺及 p H 6 .9~ 7.1时 ,在 2 3℃中静置培养 ,黄鳍鲷肝细胞生长良好 ,3~ 5 d长满单层 ,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状 ,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 :传代细胞 1~ 2代为适应期 ,3~ 5代为旺盛期 ,6代之后表现出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初,福建省东山县鲍珠站在全国率先培育出了当地产的杂色鲍苗和从北方南移的皱纹盘鲍苗,80年代末,从北而南,从海上到陆上迅速掀起了一股养鲍热,90年代以后东山由于引进九孔鲍、黑鲍、皱纹盘鲍等品种而推动鲍鱼养殖迅猛发展,成为本地区的水产支柱产业。随着北鲍南育技术和杂交育苗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闽南黑鲍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鲍(原系皱纹盘鲍和日本盘鲍的杂交后代)壳形略似皱纹盘鲍,但体螺层高低明显,壳孔4~5个与外面相通,是我国鲍鱼中个体较大种类。现将黑鲍人工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亲贝的选择10月中旬,水温20~24℃,挑选海区吊养或陆上养殖的鲍鱼,壳长6厘米以上,活力强无损伤,性腺外观极为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沿海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的疾病种类、主要发病鱼类、疾病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调查,总结出福建省海水养殖鱼类近三年共发生24种疾病,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4种,寄生虫性疾病11种,不明原因疾病7种。这些疾病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病毒病、弧菌病和本尼登虫病。  相似文献   
5.
廖志强 《齐鲁渔业》2004,21(4):44-44
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属鲈形目、鲹科、鰤属,是暖温性海洋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红海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墨西哥湾,我国产于南海诸岛、海南岛、广东、福建沿海等,是我国名贵海产经济鱼类。高体鰤人工养殖生长迅速,当年可养到1.0-1.5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成为海水网箱养殖诸多品种中最受养殖户欢迎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进行日本对虾抗病良种的选育,本文用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病毒粒子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和普通日本对虾,观察其死亡率,同时测定WSSV感染后0,4,24,48和96 h血淋巴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注射WSSV 14 d内抗病子三代和普通对虾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和85%,前者的抗病保护率达82.4%;感染前前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后者,且PO,AKP和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感染后两者血淋巴检测的5项指标在96 h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除ACP以外,抗病子三代的其他指标都比普通日本对虾的高.研究结果表明,所选育的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能够有效地抵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侵染,其免疫指标也高于普通日本对虾.  相似文献   
7.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到643株细菌,用点种法筛选出65株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4株拮抗菌的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NAC琼脂培养基筛选的2株拮抗菌(Na3-38和Nb3-15)对7株指示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Aa3-22和Mb3-7对7株指示菌中的5株有拮抗效果;除Na3-38和Nb3-15以外,其余12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11株拮抗菌(Na3-38、Nb3-15、Ab2-55、Ab2-77、Ab1-3、Aa3-22、Aa3-67、Mb1-4、Mb2-10、Mb3-7和Mb3-27)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率大于10%.这表明:Aa3-22和Mb3-7在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都适合作为益生菌.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高产群体结构可以分为高大稀疏型、株密兼顾型和株多取胜型。在苎麻的高产群体结构中,对纤维产量起主导作用的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株数和株高。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搜集苎麻属野生植物的情况以及在苎麻属野生植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鱼免)状黄姑鱼网箱养殖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细菌性烂鳃病:流行季节为5—8月,危害各生长阶段鱼,川浓度10×10~(-6)漂白粉和10—20×10~(-6)呋喃西林分别浸洗3—5min,连续2、3次可治愈;细菌性竖鳞病:发病季节为4—12月,危害各生长阶段鱼,治疗用40×10~(-6)高锰酸钾浸洗5—10min及呋喃西林粉末涂抹患处,或注射链霉素15—20mg/kg鱼;肠炎病:发病水温18—30.5C,流行高峰25—30C,危害各生长阶段鱼,防治方法为,每100kg鱼用呋喃唑酮3—5g或氟哌酸5—10g拌饵投喂,连用4—6d;湖蛭病:流行于12—5月水温22C以下吋,寄生于各龄鱼,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可用捕捉去除、淡水浸泡5—10min或5—6%盐水浸泡3—5min使虫体脱落;气泡病:发病季节5—9月,水温25—30.5C,危害体长150mm以下幼龟,将发病早期的个体移入水温较低、水质较清洁新鲜的水中,可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