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银杏叶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6、7、8、9、10月份的银杏叶粉末加入到PDA培养基中制备成不同浓度的斜面培养基,进行金针菇菌丝体培养试验,以研究银杏叶中所含成分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银杏叶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方差分析表明:与不添加银杏叶粉末对照相比,银杏叶培养基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各个月份的银杏叶对金针菇菌丝体的生长促进作用差异不显著,但浓度效应差异显著,最佳银杏叶粉末培养基的含量为10 g/L.  相似文献   
2.
枣树叶片愈伤组织培养与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枣树组织培养育种及快繁技术,以木枣、骏枣和狗头枣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再分化出不定芽,从而建立高效的再生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或同一基因型的不同部位的材料其培养效果间有差异;试管枣苗茎尖倒数1~3片叶是合适的外植体材料;6-BA与2,4-D在枣树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中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二者的配比浓度水平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和质量;枣树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适宜的培养基是3/4MS+6-BA0.2 mg.L-1+2,4-D 2.0 mg.L-1+琼脂0.55%+蔗糖3%。6-BAI、BA与TDZ在枣树愈伤组织分化培养中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不定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是CYI+6-BA 1.0 mg.L-1+IBA 0.2 mg.L-1+TDZ 0.015 mg.L-1。  相似文献   
3.
TDZ和6-BA对枣树继代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狗头枣和骏枣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TDZ和6-BA在枣树试管苗继代培养中的效应并筛选了适宜组合。结果表明,在枣试管苗继代培养中,TDZ与6-BA分别与IBA配合使用时,附加6-BA 1.2~1.6 mg/L比较适合;TDZ的活性高于6-BA,其诱导的不定芽比6-BA的多但芽苗质量显著降低。二者结合使用则可显著促进不定芽的增殖并提高成苗质量,在CY TDZ 0.005~0.01 mg/L 6-BA 1.0 mg/L IBA 0.2 mg/L的组合培养基上可获得最佳繁殖效果。TDZ与IBA配合使用时能抑制试管枣苗生根,但可促使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说明TDZ具有强烈地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并且在枣试管苗继代培养中与6-BA具有很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铬对金鱼的毒性效应及鳃的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重金属铬 (chromium, Cr) 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为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监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金鱼 (Carassius auratus) 为受试动物,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及显微观察法,检测了Cr 对金鱼急性毒性作用以及鳃的组织学变化,并统计半数致死浓度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和安全浓度 (SC)。结果表明:Cr 的24h, 48h, 72h, 96h的半致死浓度 (LC50) 分别为387.1 mg/L、370.9 mg/L、281.9 mg/L、200.2 mg/L,安全浓度 (Safe concentration, SC) 为102.176 mg/L。组织切片结果显示:Cr 使鳃小叶细胞脱落,鳃小叶变细。Cr 为中等偏高毒性的重金属污染物,对金鱼的毒性作用是随着体内积累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并可造成鳃组织的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与对硝基酚(p-Nitrophenol,p-NP)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的联合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预试验确定的BPA、p-NP对泥鳅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和最小全致死质量浓度,按等对数(常用对数)间距将BPA与pNP分别设置5个质量浓度(BPA:4.8,5.8,6.9,8.3,10.0 mg/L;p-NP:11.6,13.6,15.8,18.4,21.5 mg/L)处理泥鳅,同时设空白对照(加蒸馏水),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10条泥鳅,试验开始后,连续8 h观察泥鳅的活动、中毒情况及体色变化,每24 h统计1次泥鳅的死亡率,计算 24,48,72 和 96 h 泥鳅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按 BPA与 p-NP 单一毒性 96 h LC50值进行毒性1∶1的联合毒性试验,并采用 Marking 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AI)法评价 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24,48,72 和 96 h 时,BPA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 8.31,8.02,6.95 和 6.43 mg/L,p-NP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19.25,17.58,17.04和14.70 mg/L。不同染毒时间下,BPA与p-NP对泥鳅的联合毒性作用AI均小于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AI的绝对值逐渐变小。【结论】BPA与p-NP均为高毒性污染物,且前者比后者的毒性更大;二者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拮抗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红枣脱毒试管苗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狗头枣、掉牙枣和骏枣树一年生休眠枝 ,于 ( 55± 1 )℃热水浸泡 2 h后水培发芽 ,取 3个良种枣水培芽为外植体 ,经组培建立其脱毒试管苗无性系。适宜的初代培养基是 MS 6 -BA 1 .0 mg/L NAA0 .1 mg/L(或 IAA 0 .1 mg/L;NAA 0 .1 mg/L IAA 0 .1 mg/L)。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是 Cy I 6 -BA1 .4~ 1 .6 mg/L IBA0 .1 8~ 0 .3mg/L,可使培养的有效繁殖系数达 1 5.6 4~ 1 8.96 /30 d。已生产出试管苗 3万多株 ,为工厂化无毒枣苗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另外 ,还对红枣品种间培养基差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pH值对红枣组培苗快速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枣茎段组织培养中,其基本培养基在灭菌前后的pH变化有多大?适合的pH是多少?至今尚无确切答案。黄斌[2](1984)曾研究了MS基本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前后的pH值变化。罗晓芳,田砚亭等[3]在金丝小枣的组培中认为,灭菌前将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为WPM)的pH调整到6. 5是适宜的;山东省平度林业局认为,枣组培中,培养基的pH以6.5以上为宜[4];王嘉长 、张福泉等[5]在鸣山大枣和严仁玲、刘贵仁等[6]在金丝小枣的茎段(尖) 培养中灭菌前均将培养基的pH调整到5.8;但这些作者都末报道其pH值的有关详细试验,作 者对此作了研究,旨在为红枣组培提供适宜的pH值参数,以提高其快速繁殖(简称快繁)的 效果。……  相似文献   
8.
柠条(Caragana korshinkii)是豆科锦鸡儿属,多分枝灌木,在黄土高原上约占植被的60%,具有耐瘠薄、抗干旱、防沙固土、保持水土的能力,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劲松。为了就地取材,解决我区栽培平菇原料不足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柠条栽培平菇的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 菌种平菇丰收1号,引自陕西师大生物系;柠条取自市郊山坡。 (二)栽培料配方 柠条晒(晾)干,粉碎成黄豆粒大小。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共设四个配方:①棉子皮77%,麸皮20%(对照);②柠条50%,棉子皮27%,麸皮20%;③柠条77%,麸皮20%;④柠条97%。上述配方均加玉米粉、石膏、白糖各1%。  相似文献   
9.
红枣组培苗优化配套移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红枣组培苗移栽的优化配套技术 :培养优质试管生根苗 ;温室自然光过渡法炼苗 ;移栽地土壤、覆盖沙和试管苗根部消毒 ;沙土分层移栽 ;扣小棚保湿 (85 %~ 95 % )保温 (18~ 35℃ ) ;移栽初期适度遮阳 ;幼苗生出 4~ 5片新叶后逐步揭小棚 ;移栽后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采用该配套移栽技术使组培枣苗的平均移栽成活率 3~ 10月份达 94.3% (92 .8%~ 95 .8% ,95 %置信度 ) ,6~ 7月份达 98% (96 .1%~99.9%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