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施用生物钾肥的增产效应周桃华,蔡以纯安徽农学院合肥230036张俊业,吴宁安徽省农业厅钾是作物矿物质营养三要素之一,我国多数棉区的棉田土壤钾的含量相当丰富,但多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溶解度很小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生物钾肥是一种细菌肥料,即利用某些特...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方棉区棉花受棉铃虫危害、棉田面积缩减的状况,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出发,提出了扩大沿江棉区棉田面积,稳步发展棉花生产,以及在沿江棉区再建优质棉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涂层尿素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与氮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尿素减量施肥后各处理产量差异虽不显著,但节约了氮肥15%~30%,降低了成本。施用涂层尿素促进了棉株的稳健生长,提高了霜前花比例,改善了棉花品质性状。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养分,达到了平衡施肥,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后作持继增产。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棉麦(油)两熟主要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棉产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棉麦(油)两熟乃至多熟制栽培。1986年以来,在全省棉产区实行了四改,即改春棉一熟制为粮棉两熟制;改不完全两熟制为完全两熟制;改前茬作物的低产、低值短季品种(如白菜型油菜、大麦等)为高产、高值中熟品种(如甘兰型油菜、小麦等);改直播套种的常规植棉技术为育苗移栽接茬连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一定浓度的肥育型与化调型物质,对棉籽进行播前浸种,研究其对提高种子活力和棉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00ppmCO(NH_2)_2、1000ppm KH_2PO_4、300ppm“802”、200ppm CCC四种物质处理棉籽后,对提高种用品质,增强种子活力,产生了较好的生物效应。生产中可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续上期)2.5高产红麻效益分析红麻生产的效益指产值扣除成本后的收入。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据各处理的效益,经微机计算,可得效益与农艺措施的函数关系。Y=11113.80+584.25X1-98.25X2+67.80X3—8.36X4—947.40X5 68.25X1X2+72.75X1X3—67.05X1X4-622.05X1X5+24.34X2X3—217.50X2X4-383.40X2X5—162.75X3X4—14.76X3X5-235.65X4X5-842.10X12+84.30X22-485.70X32+218.85X42-22.50X52…⑤(F=2.67,R=0.8834)从模型⑤可以看出,各农艺措施对效益的影响为X5>X1…  相似文献   
8.
安徽植棉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植棉省份之一,棉田面积居全国第六位。全省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貌类型多样,大部地区适宜植棉。淮北属黄河流域棉区,淮河以南属长江流域棉区,兼有黄河、长江两流域棉区的特点。建国以来,安徽棉花生产虽有很大发展,但产量不高不稳(图1)。1981年,全省棉  相似文献   
9.
1986年在安徽省不同棉区,试验比较了8个棉花品种(品系)的产量表现和纤维品质,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徐州553在8个品种中的丰产优质性表现较好。各品种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纤维品质之间,仅纤维长度与产量表现显著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如何实现棉花高、稳、优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不同棉区棉花良种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省在发展棉花生产上,过去只注重原棉的产量和外观质量,忽视了棉纤维内在品质的改进和提高,致使有些棉区生产的原棉滞销,但因安庆棉区生产的原棉品质较优,国内各纺织厂竞相争购。可见提高原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