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
【目的】评估泛素激活酶(E1)对猪精子获能、膜重构和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选取5头长白猪采集精液,以硫醇酯法评估泛素激活酶(ubiquitin activating enzyme, E1)抑制剂(TAK-243)对精子中泛素(ubiquitin, Ub)与E1结合的影响;将精子分为鲜精组(Fresh)、DMSO组(DMSO)、获能组(Capacitated)及2.4、4.8和7.2 nmol/L TAK-243组,鲜精组用2 mL PBS重悬精子沉淀;获能组用2 mL获能液重悬精子沉淀;DMSO组及2.4、4.8和7.2 nmol/L TAK-243组分别用2 mL含0.07%DMSO及2.4、4.8和7.2 nmol/L TAK-243的获能液重悬精子沉淀,使用微生物动(静)态图像检测系统检测精子的动力学参数;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精子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Zn2+荧光探针检测精子的Zn2+含量;花生凝集素染色检测精子的顶体膜重构;免疫荧光法检测顶体表面精子黏附蛋白(AQN-1、AWN)的表达;体外受精法检测TAK-243...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索用谷氨酰胺(Gln)替代部分甘油对冻融猪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能力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3%甘油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Ⅰ~Ⅴ组:2%甘油+谷氨酰胺(0、20、40、80和100 mmol/L))。对冻融松辽黑猪精子的精子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鱼精蛋白水平、获能及体外受精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用谷氨酰胺替代部分甘油均对冻融精子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改善的程度受谷氨酰胺浓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精子的质量参数均显著下降(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精子活力、顶体完整性和活率显著提高(P<0.05),Ⅲ组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提高(P<0.05),Ⅴ组精子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活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用谷氨酰胺替代部分甘油对精子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且当谷氨酰胺为100 mmol/L时可得到更高质量的精子,因此,后续试验使用浓度为100 mmol/L的谷氨酰胺进行研究。与对照组相比,2%甘油+100 mmol/L谷氨酰胺处理组精子鱼精蛋白缺失率显著下降(P<0.05),精子获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胚胎卵裂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谷氨酰胺可作为一种新型冷冻保护剂替代部分甘油来提高猪精液的质量,并降低甘油对猪精液的毒性作用,为猪精液的冷冻保存及商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一种检测水中柴油的简单、可靠而适用的测定方法,笔者通过向去离子水中添加柴油的回收率试验,研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柴油。本研究考查了柴油的最佳紫外吸收光谱条件、不同溶剂的提取效率、不同震荡时间的提取效果以及最佳的溶剂提取量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水溶液中的柴油回收率在90%~120%之间,平行间变异系数小于10%,回收率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具潜在生物防治作用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WUJ1)菌株的抑菌机理,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寻找该菌潜在的抑菌物质合成基因簇,推测可能合成的抑菌活性产物;并通过检测拮抗菌株发酵滤液热稳定性,初步判断抑菌物质类型,进而结合酸沉淀法和液质联用(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修饰是控制各种生物活性的基本表观遗传过程。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组蛋白修饰调控减数分裂、胚胎发育以及细胞分化等过程。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也是一种多功能信号分子。最近研究发现,乳酸通过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乳酸化来促进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并且发现乳酸是组蛋白赖氨酸乳酸化的前体,从而刺激染色质的基因转录。本文综述了乳酸盐和乳酸盐诱导的组蛋白乳酸化在胚胎发育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等生殖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建立体外胚胎生产体系以及提高哺乳动物繁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长江干流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和种群分化程度, 本研究在长江干流大尺度野外调查基础上,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 b 基因序列特征, 比较分析了 13 个调查断面鲢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关系和历史动态。结果显示, 193 尾样本检测到 26 种单倍型, 132 个多态信息位点。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h)为 0.589~0.887, 核苷酸多样性(π)为 0.001~0.028; 上游群体平均 h 为 0.81, 平均 π 为 0.014; 中游群体平均 h 为 0.72, 平均 π 为 0.012; 两群体之间的 h π 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种群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48~0.151, 种群间处于低至中度分化水平。长江干流中上游 2 群体的遗传分化小(Fst=0.001), 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96.4%)。对 13 个鲢种群个体归类的 Structure 分析显示, 所有个体聚类为 3 个基因型类群, 每个基因型类群由不同种群个体组成, 基因型类型与调查断面分布格局无相关性。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 3 个分支没有形成与调查断面一致的地理格局。中性检验分析鲢种群历史, 单倍型网络图 3 个谱系中, 谱系 I 的 Tajima’s D 值 (?2.16)和 Fu’s Fs 值(?13.73)呈现负值, 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且核苷酸错配歧点分布为单峰曲线, 表明谱系 I 发生历史扩张, 其他 2 个谱系和 13 个鲢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发生种群扩张。相对于长江中上游干流截然不同的生境, 鲢群体之间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可为长江干流鲢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