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探索渔业资源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并掌握种群分布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是养护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 渔业资源的变化受多个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复杂且相关的关系。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因子对种群分布和资源丰度等直接影响, 而忽视了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探索不同环境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对毛里塔尼亚双拖鲣种群资源量的影响机制与路径, 本研究基于 2017—2019 年毛里塔尼亚海域双拖渔业鲣(Katsuwonus pelamis)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海表面温度 (SST)、海表面盐度(SSS)、海面高度异常(SLA)、溶解氧(DO)和叶绿素 a 浓度(Chl-a) 5 个环境因子对鲣 CPUE 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 SEM 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 SST、SSS、SLA、DO 和 Chl-a 对鲣 CPUE 均有直接影响, 其中 DO 和 SLA 对 CPUE 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 而 SST、SSS 和 Chl-a 对 CPUE 有显著负相关影响; SST 等环境因子还会通过多种路径对鲣 CPUE 产生间接影响。研究揭示了毛塔海域 SST 通过直接影响或通过影响其他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鲣种群资源变动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