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查明我国沿海不同地理群体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外部形态差异,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和几何框架度量法对8个龙头鱼群体共计199尾个体的29个可量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排序前7位的主成分,获得累计贡献率达71.481%。主成分散点图显示舟山和潮州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较大,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了臀鳍大小及腹鳍至臀鳍间的躯体斜向大小差异;主成分2受到双眼间距离和口裂大小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仅特征值口裂/头长(MCL/HL)、腹鳍起点至脂鳍起点/体长(D3-D8/BL)、臀鳍起点至背鳍起点/体长(D5-D6/BL)和臀鳍基部末端至脂鳍基部末端/体长(D7-D10/BL)在各群体间未检测到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树显示舟山群体聚在最外层,与其余群体差异较大,其次为海口和青岛群体。用逐步回归分析法选取9个作用最大的特征值建立判别公式,样本被判入青岛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为100%,综合辨别率为66.9%。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龙头鱼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躯体长度、臀鳍位置和头部形态是区分它们的主要特征,但这些差异与地理分布没有形成对应关系。推测不同群体间频繁的交流使得形态差异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较小,环境因子可能是导致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展龙头鱼遗传多样性和近缘物种间的遗传变异分析,建立龙头鱼的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PCR反应体系,拟筛选龙头鱼ISSR-PCR多态性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参考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公布的100条ISSR引物,采用温度梯度PCR的方法,得到适用于龙头鱼基因组DNA扩增的12条ISSR分子标记引物,分别为811、834、836、840、841、842、844、853、873、880、881、899。12条引物中,最高退火温度为58.9℃,最低退火温度为47℃,两者间的差异达到了11.9℃。12条引物的变异系数为7.71%,相关系数为0.23。结果表明,龙头鱼ISSR多态性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与理论退火温度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同一种引物的退火温度在不同物种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通过温度梯度试验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莱州、胶南、舟山、厦门、汕头和北海6个群体119尾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测序获得长度为450 bp的线粒体DNA NADH脱氢酶亚基2 (ND2)基因片段,共检测到77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0个,单变异位点28个,无碱基缺失。119条序列定义了61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_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45 3±0.015 5和0.009 718±0.005 445。6个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 3,遗传分化指数F_(ST)均小于0.05,各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AMOVA分析得出少鳞鱚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内个体间(99.96%)。中性检验的Tajima's D和Fu's Fs统计值均为负值且显著偏离中性,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表明少鳞鱚历史上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估算扩张时间大约在(0.12~0.29)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