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长江口海域浮游软体动物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8°00′-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软体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类型。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浮游软体动物总丰度分别为:春季64.61ind/m3,夏季191.84ind/m3,秋季59.11ind/m3,冬季1.4ind/m3。四季共出现软体动物24种,其中春季8种,夏季21种,秋季10种,冬季2种。马蹄螔螺(Limacina trochiformis)适温较低,是春季主要优势种;明螺(Atlanta peroni)作为暖水种,是夏季主要的优势种;秋季主要优势种为尖笔帽螺(Creseis acicula),适应于较高的水温;强卷螺(Agadina stimpsoniji)适温较低,是冬季的主要优势种。春季浮游软体动物大多聚集在苏北沿岸流和长江径流交汇处或偏沿岸流一侧,夏季在河口咸淡水水团内,秋季的高丰度则主要出现在台湾暖流和长江径流交汇偏暖水的一侧,冬季出现种类较少,低温是其最主要的因素。浮游软体动物作为一种偏大洋性的种类,在外海的数量和种类分布要远高于近海。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高发区两个航次的综合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大规模甲藻赤潮过程中典型断面的营养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了营养盐补充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营养盐持续补充在该海区甲藻赤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调查海区表层主要受长江冲淡水等陆源淡水补给作用的影响,而底层主要受台湾暖流补给作用的影响,且陆源补给作用对调查海区北部的影响强于南部,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南部的影响强于北部;长江冲淡水等陆源影响对硅酸盐、氮盐补给程度较高,其次是磷酸盐;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底层磷酸盐补给程度最高,对氮盐和硅酸盐的补给作用不明显;此外,底层沉积物释放作用可能也是硅酸盐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