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解黄海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粒径谱特征,根据2017—2018年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黄海南部海域4个季节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资源密度,构建了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结果显示,全年共采集鱼类133种,隶属于20目64科,全年优势种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不同季节优势鱼种存在一定差异;全年鱼类平均资源密度为(1258.85±796.92)kg/km2,4个季节鱼类平均资源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资源密度分布呈现季节差异;ABC曲线显示春、秋季鱼类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夏、冬季处于中等干扰状态;鱼类Sheldon型粒径谱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波峰对应的粒径级为高丰度粒径级小的鱼种;鱼类生物量标准化粒径谱拟合曲线呈抛物线型,曲率均高于稳定理论值-1,曲线偏陡,说明鱼类群落以小型个体为主,群落中的营养循环效率低。总体上,黄海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可能与环境因素、鱼类生理习性以及人类捕捞...  相似文献   
2.
根据 2016—2019 年春季(4 月)和秋季(11 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 分析了该海域小黄鱼 (Larimichthys polyactis)生物量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 运用两阶广义相加模型 (two-stage GAM,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研究了影响其时空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小黄鱼资源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春季明显高于秋季; 影响该海域小黄鱼资源密度的因子主要是季节、水深和底层水温, 小黄鱼主要分布于 19~66 m 水深及 11~22 ℃范围内。随着水深的增加小黄鱼资源密度呈上升趋势, 在 60 m 水深附近资源密度最高; 在 16~20 ℃ 资源密度呈下降趋势, 12~16 ℃范围内资源密度较高。本研究揭示了该海域水深和底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对小黄鱼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 旨在为深入了解其空间分布、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朱海晨 《农业工程》2014,4(S2):22-24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如何运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各产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发展北京郊区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推进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达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拉动农机工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浙江沿岸海域常见的中上层小型鱼类。本研究根据 2019 年 4—6 月科学观察员对日本鳀幼鱼专项特许捕捞活动记录的渔获数据与采集的环境数据, 分析了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资源密度的分布特征, 并通过广义相加模型(GAM)研究了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的资源密度具有较明显的月份变化, 5 月最高, 4 月最低; 影响其资源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纬度、0.5 m 水深的盐度、0.5 m 水深的叶绿素、溶解氧; 纬度、0.5 m 水深盐度、0.5 m 水深溶解氧与日本鳀幼鱼的资源密度之间呈现多波峰的非线性关系, 0.5 m 水深的叶绿素与日本鳀幼鱼的资源密度之间呈现正相关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浙江沿岸日本鳀专项特许捕捞时间、空间管理和减少副渔获物提供依据, 也可以结合日本鳀成鱼研究为其资源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