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7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大板鳅、黄板鳅。其个体大、生长快、耐低氧、食性杂,肉味鲜美,极具食用及药用价值,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一种食用价值和生产潜力很大的养殖品种。据国内外泥鳅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今,泥鳅连续10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万~15万t,但市场只能供应5万~6万t,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  相似文献   
2.
某养殖户6亩鳜鱼塘存塘400克以上的成鳜鱼5000余尾,因价格原因一直未出售。2004年4月下旬起发生少量死亡,鱼的精神和吃食状态不好,每天死亡3~5尾,鱼体应激,已不能运输销售。他初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1.8克/米^3泼洒,隔天用石灰遍洒,情况依旧,怀疑为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又用杀虫剂无效果。次日又用PVP-碘后,  相似文献   
3.
大鳞副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鳞副泥鳅幼苗放养量在60万尾/667m^2,经过30d的培育,体长可达4~6cm,成活率达40%左右,然后进入成鳅养殖阶段。试验着重解决大鳞副泥鳅的池塘苗种培育技术和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难题,为鳅苗的培育找到适口的饵料。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从事鱼病防治近三十载,现将鱼病防治心得小结如下,供水产同仁参考。一、治疗鱼病的顺序1.先水后鱼鱼终生生活在水中,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的生命与生长。水环境稍有不适即可引起鱼的病虫害发生。因此,调节好养殖水体是防治鱼病的关键,"养鱼先养水"就是这个道理。2.先外后内先治理外部环境与疾病,主要包括水体、底泥、鱼体表等,然后才是对鱼体内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乌鳢养殖业健康发展,顺应现代渔业的发展需求,给水产养殖户提供新技术新模式,2017年4月~2017年10月,安徽省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相关企业在茨淮新河黑鱼养殖基地开展了养殖乌鳢用冰鲜鱼、鸡鸭内脏、专用颗粒料等三种不同饵料投喂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投喂专用颗粒料效果最好,既提质增效、生态环保,又省时省力,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为了加高路基,高速公路建成后留下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取土坑,它们面积一般都在10-30亩,个别可达100亩,水深5~10米左右。这些取土坑不同于一般的池塘,主要表现在:浮游生物数量少、产氧能力差、易缺氧、pH值不稳定、鱼类生长环境不良。  相似文献   
7.
李存琳 《科学养鱼》2006,(10):24-25
乌鳢一年两季养殖是指上半年养殖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达到成鱼、鱼种双丰收。2005年2月至12月,怀远县芡河渔场在芡河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一口面积为1亩的小池塘进行了乌鳢一年两季高产养殖,取得成功。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