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排放成因,初步建立了海水鱼养殖中二氧化碳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的测算方法;依据竹内俊郎法并综合考虑生物滤池处理效率,初步建立了海水鱼养殖的氮、磷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以及排放总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海上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初步建立了氮、磷瞬时排放浓度的测算方法;利用浓度限值法测算了黄海冷水团区域氮、磷的环境容量。以大西洋鲑养殖数据为基础,测算了6种养殖模式的碳、氮、磷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并将测算的氮、磷年排放量、瞬时排放浓度的结果与黄海冷水团区域的环境容量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评估了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网箱养殖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均显著低于其他模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氮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均显著低于全流水养殖模式,而6种养殖模式之间,磷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的差异不显著,磷排放是制约扩大养殖规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人工放流4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对长江口盐度的可能适应性,以淡水为对照,测定了在盐度为5、10急性胁迫下,鱼体在6、12、24、48、96 h时各种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龄中华鲟进入盐度为5的水中后,6 h时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12 h时,血清中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含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4 h时,尿素(URE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GLU、HDL-C含量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4龄中华鲟进入盐度为10的水中后,6 h时鱼血清中总蛋白(TP)、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12 h时,血清中TP、GLU、甘油三酯(TG)、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含量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4 h时,血清中胆固醇(CHOL)、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TP、GLU、TG含量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48、96 h时,血清中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CHOL含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本研究表明,在4龄中华鲟盐度适应过程中,蛋白质可能优先于其他物质被动员而发挥调节作用,糖和脂肪则是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3.
耐盐蔬菜三角叶滨藜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国标法对江苏沿海滩涂引种的耐盐蔬菜三角叶滨藜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叶滨藜主要营养物中含水量90.53%、粗蛋白2.62%、粗脂肪0.31%、粗纤维1.38%、灰分1.52%、总糖4.61%;含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91.19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48.72mg/g,必需氨基酸模式与FAO/WHO接近;抗坏血酸含量较高,达45.23mg/100g;铁、锰的含量丰富,铜、锌、镉、铬、铅的含量未超国家限量标准,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狂游症”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了"狂游症"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体长(27.2±3.1)cm,体重(152.3±41.2)g)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患病中华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尿素(UREA)、肌酐(CREA)等指标较健康中华鲟显著升高(P<0.05),其中ALT、AST、ALP、LDH、UREA差异极显著(P<0.01),患病鱼胆汁酸(TBA)、总胆固醇(CHOL)有所升高,但不显著;患病中华鲟α-淀粉酶(α-AMY)、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胆红素(TBIL)、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L)等指标较健康中华鲟显著降低(P<0.05),其中TBIL、GLU、HDLCHOL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采用由美国的野生美洲鲥亲本人工繁育而来的子一代亲本进行苗种绿色生产试验,孵化育苗用水经过严格的消毒、过滤等处理,尾水通过水循环系统净化后排放,开口饵料以自行扩培的方式生产,并在种鱼养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使用经绿色生产资料认证的饲料.试验结果显示:养殖和育苗用水符合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排放水...  相似文献   
6.
中华鲟主要病害临床诊断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抢救、暂养、养殖和放流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工作中,采用水产动物医学的临床技术和方法,对中华鲟的健康和疾病进行跟踪检验、诊断、预防和控制,以保障中华鲟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总结了几年来的中华鲟病害临床实践,对几种主要病害诊断和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鞭毛虫病、车轮虫病、烂鳃病、胃充气并发症和肠炎病等是常发性、暴发性疾病,是中华鲟养殖、暂养、救护过程中重点防治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细菌性败血症和车轮虫性烂鳃病危害尤其严重,通常会出现躯干部有黑点、色斑、溃疡灶等体表症状。鞭毛虫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该寄生虫经过碘液染色才可以确定病原,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池塘大棚养殖美洲鲥的可行性,采用GLP-832型标准蔬菜大棚、直径6 m的帆布池、黑白遮阳膜和通风控制系统等构建美洲鲥帆布池塘大棚养殖系统,利用河道水开展了美洲鲥养殖试验,通过自动温度记录仪每隔2h记录水温数据,并对该模式的养殖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帆布池塘大棚养殖系统能够保持养殖池水温在9.9~30....  相似文献   
8.
采用病理解剖、显微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对患烂鳃并发胃充气病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健康中华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患病中华鲟鳃充血,鳃丝末端逐渐变黑,烂鳃症状明显。胃充气明显,导致腹部极度膨胀,造成鱼体上翻、漂浮水面。肝、肾、脾等脏器有轻度充血病变;H.E染色的病理切片显示,患烂鳃并发胃充气病中华鲟鳃组织呈棍棒状,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渗,鳃小片坏死而脱落,胃壁变薄、绒毛拉伸萎缩,胃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结构模糊,肝中央静脉和血窦扩张,部分肝细胞空泡化,肾组织、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研究认为患病鱼鳃小片坏死脱落,烂鳃严重,导致鱼体呼吸功能衰竭,严重缺氧。在缺氧状态下,病鱼代偿性呼吸,吞食空气,进而引发胃充气。腹面上翻,肝、肾、脾的病变又会加重病情。文中还讨论了该病的致病原因和临床诊断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中最关键的水处理过程是氧化有害的含氮化合物,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去除水体中有害含氮化合物的默认设计选择,而悬浮载体是MBBR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较准确地评估MBBR中的载体性能,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悬浮载体比表面积测量方法,使用显微CT技术对两种不规则多孔悬浮载体进行扫描建模,获得载体性能最重要的指标——比表面积参数,并通过数学模型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结果显示,与BET气体吸附法相比,显微CT法测得的比表面积更适用于评估载体性能。  相似文献   
10.
于2006年和2008年,向长江口放流了14尾携带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op-up Archival Tag,PAT)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其中3龄和9龄中华鲟各6尾和8尾.放流后有9枚标志数据成功上传至ARGOS卫星,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64%.初步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放流后1个月内即进人海洋生活.进入海洋的中华鲟幼鱼在最长监测期的6个月内正常存活,分布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中国福建沿海的经度跨度为4°、纬度跨度为9°的沿海大陆架海域,最大徊游距离达到697 km.放流的中华鲟幼鱼呈现随意、迁曲的徊游特征.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中华鲟PA7,标志放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