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头足类之一, 在西北印度洋海域蕴藏有丰富的资源量, 该海域受季风的影响中尺度涡分布广泛, 但对栖息于该海域鸢乌贼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基于角动量涡旋检测与追踪算法获得的涡旋追踪数据集匹配渔业数据, 统计了西北印度洋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 分析了不同类型涡旋和鸢乌贼资源丰度和分布的关系, 并结合广义加性模型解析了中尺度涡基本特征量与鸢乌贼资源分布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 西北印度洋中尺度涡发生的高频海域在北部区域, 且存在明显的月间和年际变化。振幅、相对涡度大的中尺度涡内更容易聚集高的鸢乌贼资源丰度。气旋涡内部区域和外围区域的鸢乌贼资源丰度均优于反气旋涡, 且这种差异于涡旋内部区域更加明显。研究表明, 西北印度洋中尺度涡会影响鸢乌贼的资源分布, 需要进一步结合环境因子探究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us)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减缓气候变化对鲐鱼渔场的不利影响,基于CMIP6气候模式输出的2.5 m (Temp_2.5 m)、25 m (Temp_25 m)和50 m (Temp_50 m)水温数据分析3种未来气候情境下(SSP126、SSP370和SSP585)东海鲐鱼栖息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SSP126情境下,2015—2100年渔场内所有水层温度整体变化幅度较小。SSP370和SSP585情境下,各水层温度均明显上升。3个水层温度在2015—2020、2055—2060和2095—2100年具有明显空间变化。2015—2100年东海鲐鱼渔场的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和适宜栖息地面积比例在SSP126、SSP370和SSP585情境下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不同气候变化情境下,东海鲐鱼适宜栖息地在2015—2020、2055—2060和2095—2100年3个时间段内主要分布在122°E—126°E、28°N—30°N范围内,不适宜栖息地主要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摄食生态学特性,利用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对该海域(2°03′S~11°17′S、163°14′E~173°35′E)的682尾大眼金枪鱼进行了食性分析,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了叉长、性别、性腺指数等生物因素以及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因素对摄食生态位宽度和摄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在81~195 cm的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的性别比例为1∶1.85;2)空胃率为25.4%,而在非空胃的个体胃含物中,枪乌贼属(Loligo sp.)、虾类和沙丁鱼属(Sardina sp.)的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40.3%、39.7%、30.1%;3)个体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空胃率随着叉长的增加而增加,高摄食强度的比例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4)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性别、叉长、月相等因素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渔获水深对J具有显著影响(P=0.024);...  相似文献   
4.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短生命周期的头足类种类,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秘鲁外海是茎柔鱼重要的作业渔场,该海域广泛分布的中尺度涡对其有何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基于角动量涡旋检测与追踪算法(angular momentum eddy detection and tracking algorithm,AMEDA)获得的涡旋追踪数据分析了秘鲁外海涡旋的时空分布,并进一步采用茎柔鱼渔业数据、涡旋追踪数据和环境数据评估中尺度涡及其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丰度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秘鲁外海的涡旋主要分布在沿岸海域和15°S以南的海域,存在一定的月间变化,年际变化不明显。反气旋涡和气旋涡的影响范围划分为内部(0-R)和边缘(R-2R)区域,反气旋涡中的茎柔鱼丰度优于气旋涡,涡旋边缘的茎柔鱼丰度高于涡旋内部;反气旋涡中的适宜环境占比高于气旋涡,涡旋边缘的适宜环境占比高于涡旋内部。此外,反气旋涡中相对较低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50 m水层温度(T50 m)产生了更多的适宜栖息地,导致反气旋涡中茎柔鱼丰度更高。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涡旋...  相似文献   
5.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经常被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资源评估等。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测量了260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结合日龄,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外部形态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上颚喙部截面有明显的生长纹,头盖区的生长纹较为清晰。协方差分析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相对尺寸与日龄间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赤池信息准则(AIC)显示,除上头盖长 (UHL) 外,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均以线性函数关系为最适,而UHL与日龄的关系则以对数函数为最适。所有特征参数的相对尺寸均随日龄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6项外形特征参数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整体呈减小趋势,其中,上侧臂长 (ULWL) 和下翼长 (LWL) 的绝对生长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而上脊突长 (UCL)、UHL、下侧臂长 (LLWL) 和下脊突长 (LCL) 的绝对生长率在211~240 d处达到峰值,所有参数的相对生长率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的年龄生长、群体划分和生活史等渔业生物学奠定基础,为科学开发该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