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通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HC II B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2直接测序的方法,从83个抗病牙鲆个体中共得到了85个等位基因,其中76个为新发现的等位基因。在扩增得到的263bp的外显子2中,共发现了60个多态性位点,其中33个是新发现的。不同的等位基因均以较低的频率出现,基因频率范围从0.006到0.069,基因型频率范围从0.012到0.169。通过序列分析,共发现了6种内含子1,其中4种是新发现的。内含子1中均包含了一个12bp的重复单元,其3'端含有一个富含CT/GT的区域。牙鲆MHC II B基因的高多态型和低频率揭示了牙鲆群体MHC基因资源的丰富性,为选择育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野生抗病牙鲆MHCⅡB内含子1和外显子2序列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HC Ⅱ B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2直接测序的方法,从83个抗病牙鲆个体中共得到了85个等位基因,其中76个为新发现的等位基因.在扩增得到的263 bp的外显子2中,共发现了60个多态性位点,其中33个是新发现的.不同的等位基因均以较低的频率出现,基因频率范围从0.006到0.069,基因型频率范围从0.012到0.169.通过序列分析,共发现了6种内含子1,其中4种是新发现的.内含子1中均包含了一个12 bp的重复单元,其3'端含有一个富含CT/GT的区域.牙鲆MHCⅡB基因的高多态型和低频率揭示了牙鲆群体MHC基因资源的丰富性,为选择育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牙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后代生长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技术为直接从DNA水平上认识生物个体遗传差异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用其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是水产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选用21个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以8个日本牙鲆(JS)个体和24个抗病牙鲆(RS)个体为亲本产生的2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该32个牙鲆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牙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后代生长速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1个微卫星标记共扩增出123个等位基因,32个牙鲆亲本中的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在2~15,1.3423~7.8168,0.2333~1.000,0.2593~0.8859,0.2225~0.8613之间变动,相应的平均值分别为5.86,3.7951,0.6931,0.6784,0.6237。(2)进行亲本间遗传距离(GD)与其后代生长速度(AGRw)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亲本间最小遗传距离为0.2578,最大遗传距离为0.9773,不同遗传距离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在0.2578~0.5958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在0.6099~0.6604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0.6640~0.9773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