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暗纹东方鲀目前已经获得人工育苗成功,并能淡化养殖,养殖盐度范围为0‰-15‰,该品种肉质美味。营养价值高,是目前价格比较高的养殖品种,主要养殖区域为广东、江苏、福建及海南等地区,成品鱼主要销往江苏、上海及广东,并且大量出口至韩国和日本。暗纹东方鲀在自然条件下是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鱼苗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幼鱼及成鱼主要摄食虾、蟹、螺、鱼苗、水生昆虫等,也食植物叶片及丝状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鱼苗摄食轮虫、枝角类等,经过驯食,幼鱼和成鱼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鱼、甲鱼系列饲料,目前尚无专门的河豚配合饲料,一般采用鳗鱼料和冰鲜鱼浆搅拌均匀后进行投喂。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价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及其杂交种肌肉的营养价值,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定方法对3种尖塘鳢的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分、脂肪酸组分以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试验结果显示,3种尖塘鳢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5.80%~79.23%、18.33%~19.23%、0.62%~1.63%和1.2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个尖塘鳢引进群体繁育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尖塘鳢亲本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尖塘鳢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2000年引进的线纹尖塘鳢群体繁育后代(AZ1)、2005年引进的线纹尖塘鳢群体繁育后代(AZ2)及1986年引进的云斑尖塘鳢群体繁育后代(TG)的遗传多样性,运用PopGene32、CERVUS 3.0、Arlequin 3.1计算3个尖塘鳢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及遗传分化系数(Fst)等遗传参数,基于Nei氏遗传距离利用MEGA 7.0中的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以Structure 2.3分析群体间的遗传结构。【结果】12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在3个尖塘鳢群体中扩增得到32个等位基因。AZ1群体、AZ2群体和TG群体的平均Na分别为1.33、1.92和2.33,平均He分别为0.034、0.180和0.214,平均PIC分别为0.031、0.155和0.191。3个尖塘鳢群体间的Fst为0.077~0.384、遗传相似度为0.926~0.950、遗传距离为0.052~0.077。3个尖塘鳢群体有22.54%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77.4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AZ1群体和AZ2群体先聚类为一支,然后与TG群体聚类在一起。【结论】3个尖塘鳢引进群体繁殖后代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尤其是AZ1群体近交程度较高,因此相关引种单位或繁殖场需尽快采取相应的选育手段提高现有杂交鳢群体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交衰退带来的风险,也可通过引进新的种质资源提高杂交鳢遗传多样性。此外,3个杂交鳢群体尚未出现种质混杂和杂交情况,仍可作为杂交鳢遗传育种奠基种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