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6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大规模养殖大西洋牙鲆,苗种供应主要是依靠进口。为探索大西洋牙鲆的繁育技术,作者通过生产性育苗,对亲鱼的饲养、挑选及促熟,卵的孵化及鱼苗培育的有关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2009年在福建平潭进行了2批次中华仙女蛤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程度与催产方法是影响中国仙女蛤亲贝催产成功率和排放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在2批亲贝的平均鲜出肉率分别为(31.6±2.0)%和(32.8±2.3)%的前提下,采用阴干、碘钨灯照射提高亲贝体温、流水刺激相结合的物理综合刺激方法可有效地催产中国仙女蛤并培育出健康苗种。但中国仙女蛤亲贝排精产卵的个数比例较小,即亲贝的排放率较低,2批次育苗的排放率分别仅为16.7%和26.7%。2批次共培育出平均壳长为2.87±0.14mm的中国仙女蛤苗种1 331×106cfu。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竹蛏的性腺发育形态,将其分为4个等级;亲贝性腺成熟度和活力是成功催产大竹蛏的首要因子.在2009年,先后3批次各按自然排放法(实验组1)和开放式流水刺激催产法(实验组2:流速15 cm/s;实验组3:流速25 cm/s),对性腺成熟的大竹蛏亲贝进行了催产(获卵)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产卵量和孵化率方面,流水刺激催产的实验组2和实验组3均高于自然排放的实验组1,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 097万粒、2 807万粒、2 940万粒,平均受精率分别为58.5%、82.0%、51.2%,平均孵化率分别为22.6%、69.9%、73.6%;3个实验组的幼虫成活率与变态率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采用大竹蛏潜穴后进行开放式流水刺激是良好的催产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仙女蛤(Caflista chinensis)(Holten,1803)属于帘形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仙女蛤属(Callista)。帘蛤科贝类种类很多,全部海产,主要生活在软底质的潮间带和浅海。我国已发现100多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经济价值,有些种类已成为人工养殖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27±1)℃、盐度25±1、PH值为7.90~8.10、溶解氧6.00 mg/L条件下,采用静水法进行了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戊二醛、敌百虫、乙酸铜等6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幼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戊二醛、敌百虫和乙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半致死浓度(24、48、72、96 h)分别为(1.88、1.84、1.76、1.75 mg/L)、(23.30、22.55、20.34、19.50 mg/L)、(11.27、7.06、6.38、5.57 mg/L)、(9.25、9.03、7.03、5.48 mg/L)、(16.85、14.19、10.23、7.92 mg/L)和(10.54、8.78、6.13、5.4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3、6.34、0.83、2.58、3.02和1.83 mg/L。双斑东方鲀幼鱼对6种药物耐受能力的强弱依次为:聚维酮碘敌百虫戊二醛乙酸铜甲醛高锰酸钾。实际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药物安全浓度控制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牛蛙红腿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蛙红腿病是厦门地区水泥池牛蛙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因其具有暴发快、传染率高、死亡率高(高达80%~90%)等特点,给厦门地区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作者通过在牛蛙养殖场的现场实践管理及病历分析,总结出一套牛蛙水泥池养殖模式下红腿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红腿病一般认为是由嗜水气假性单胞杆菌引发的,属于细菌性疾病。此症在牛蛙各养殖阶段皆有发生,常发生于(1)蝌蚪体质较弱的变态时期;(2)温差较大,pH值易转变的季节交替期(夏入秋)及雨季。由于牛蛙红腿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被病蛙污染过的水源、排泄…  相似文献   
7.
容器颜色对漠斑牙鲆白化率和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培养容器的颜色对漠斑牙鲆稚鱼的白化率和生长率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深蓝色和黑色等深色容器培养的稚鱼白化率显著低于白色和黄色等浅色容器(p<0.05),黑色、深蓝色、黄色和白色4个组别(N=100)的白化率分别为20.8%、14.4%、57.6%和86.6%;白色最高为86.6%,深蓝色最低为14.4%;而用不同颜色的容器培养漠斑牙鲆的稚幼鱼,对其成活率影响不大(p>0.05),黑色、深蓝色、黄色和白色4个组别的成活率分别为96.0%、90.0%、82.5%、93.0%;白化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并无异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