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贵州境内沅江、柳江和乌江水系野生斑鳜外形差异,基于形态学和框架结构测量数据,运用多元分析法比较3条水系斑鳜种群的形态特征,经数据标准化和参数选择后12项比例性状和12项可数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中9项可数性状之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中提取了前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2.668%,前3项主成分对种群间外形差异贡献较大,主要受其尾柄长、眼间距和体宽等性状影响。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这3个种群的特征判别函数,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为81.5%。形态学聚类图结果显示,沅江和柳江种群形态关系较近先聚为一支,之后再与乌江种群相聚。差异系数分析表明,乌江种群与沅江和柳江种群在尾柄长/体长性状上的差异达到亚种水平(差异性系数>1.28)。综上可知,贵州3个斑鳜种群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柳江与沅江形态差异较小,乌江与其差异较大,建立的判别方程可对3个种群进行区分。本研究结果可用于3个水系斑鳜种群的识别,也可为种群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5.
为探明贵州省荔波樟江野生斑鳜(简称荔波野生斑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质资源现状,科学保护和开发野生斑鳜种质资源,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野生斑鳜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共获得75条长度为1141 bp的Cyt b基因同源序列,其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4%、27.2%、15.5%和32.9%,A+T的含量(51.6%)略高于G+C(48.4%)的含量。共检测到17个变异位点,其中8个为简约信息位点,9个为单一信息位点。共定义15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的单倍型均聚成一支;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13±0.064和0.00172±0.0002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968。中性检验Tajima′s D值为-1.37917,差异不显著(P>0.10)。荔波漳江流域的野生斑鳜群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低,无种群扩张史,且与长江中上流的支流陆水河和洞庭湖水系的斑鳜群体有较高的亲缘性。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斑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