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优选野生鄱阳湖翘嘴鳜成熟个体为亲本,强化培育至5月初开展人繁。♀:♂=1∶1~1.5,一次性注射混合激素,自然产卵,雌体剂量为LRH-A10~12ug HCG700~800 IU/kg。水温23~25℃时效应时间25~27h,催产率90~100%,受精率50~60%,孵化率85%以上,水温24~26℃需30~31h出膜。采用同步繁殖的团头鲂苗作开口饵料鱼,采取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鱼、严防低溶氧综合症和NH3-N中毒、遍洒福尔马林和硫酸铜防治原虫病等措施,育苗成活率由20%提高到60~70%。针对滨湖地区和自然水体野杂鱼丰富的特点,总结了池塘套养、自然水体混养和网箱养殖商品鳜模式,探讨了池塘主养及饵料鱼配套技术,建立了健康养殖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7月份,随着阴雨天气的停止,气温、水温随之升高,兴化市养殖淡水小龙虾出现了暴发性死亡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此次事件?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就该地区小龙虾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一、小龙虾发病症状小龙虾初期出现的症状主要为小龙虾摄食量减少、游边,有时会间接浮出水面,死亡量不多;中期小龙虾大部分空肠空胃,活动能力减弱或静卧池边,  相似文献   
3.
翘嘴红鮊(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俗称白鱼,鲤科、鳊鮊亚科、红鮊属。鮊鱼栖息于自然水体中上层,为肉食性名优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历史上我省鄱阳  相似文献   
4.
翘嘴鳜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亩池塘投放全长3厘米翘嘴鳜夏花4000尾,经过15天精心培育,亩获全长7-9厘米大规格鱼种3744尾,成活率达到93.6%,亩投入3863元,亩产值7489元,亩利润3625元,投入产出比为1:1.94.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确定了三种药物对鱤鱼苗的最低致死深度范围,半致死浓度和安全度,以及其他八种试验药物对鱤鱼苗不敏感,鱼苗对这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富渔虫灭>立效清>车轮速灭。  相似文献   
6.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生化分析等方法,对患“水瘪子”病病蟹的超微病理和病理生理进行研究。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脂滴锐减,微绒毛肿胀、断裂,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嵴紊乱、减少甚至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扩张或断裂为片层状结构;鳃上皮细胞角质膜变薄,细胞核异染色质化,角质层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破裂消失,上皮细胞顶膜形成的微绒毛杂乱、断裂甚至消失,角质膜下空腔增大,线粒体畸变,数量减少,内嵴减少,形成空泡,溶酶体数量增多,并与空泡和空泡化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严重病变的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未见包涵体等病毒样颗粒;肌肉的病变主要是肌纤维松弛、断裂,肌质网溶解消失或者形成小泡,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核固缩且边缘化。病理生理分析结果显示,病蟹血淋巴中血糖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健康蟹,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病蟹肝胰腺中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健康蟹。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土鲶资源,开发高效养殖新品种,我们开展了鄱阳湖土鲶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并于2012年4月首次进行了小规模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亲鱼采集与培育后备亲鱼均采自新建县南矶乡鄱阳湖区野生个体。2011年12月7日,从冬捕鱼船上收集486尾体重150~750克的土鲶,暂养于向塘基地锦鲤亲本池中,2012年2月25日转入面积1332米2、水深1.6米的土池强化培育,分三次间隔投喂锦鲤冬片及野杂鱼虾115千克。4月17日干塘后突遇寒潮,未分雌雄暂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5月,江西省方洲特种淡水养殖有限公司在南昌市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开展了翘嘴鳜不同放养密度下的3种饵料鱼(鲮鱼、麦穗鱼和野杂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培育池条件试验池9口池塘,分别标号为  相似文献   
9.
巴西鲷即南美鲱鱼,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因其具有杂食性、生长快、耐低氧、易起捕和抗病力强等优点,适宜于池塘和网箱养殖.该品种耐低温下限为10.5℃,大部分地区采用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越冬保种.笔者分别于1999和2000年底进行了深井水越冬试验,成活率达99%.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吸附在牧草细胞壁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分别将粉碎后的苜蓿、燕麦草、羊草和稻草茎秆3.0g放入尼龙袋中,降解24h全部取出,洗净后提取总DNA,根据高通量测序要求制样。结果表明:(1)吸附于不同牧草细胞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度:燕麦草>苜蓿>稻草>羊草;(2)四组牧草样品共鉴定得到16个门,27个纲,37个目,63个科和91个属。门水平上,硬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纤维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综上,不同牧草吸附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