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1.
宽体金线蛭的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安纲  王祖效 《水利渔业》2005,25(5):40-41,82
宽体金线蛭体宽大,长6~13 cm,大的可达20~25 cm,体宽1.3~2.0 cm,成体体重一般在10~20g,大的可达30 g以上。水温上升到14℃时,蛭体开始交配,交配后1个月产卵茧;其对水体酸碱度的要求比较宽松,在偏酸偏碱的水域皆能发现其个体,但大多分布在pH6.5~8.5的水域,养殖水体应控制在中性或偏碱性(pH 7.0~8.0)为好。穴道宽依个体的大小而定,一般1.0~1.5 cm,长8~10 cm,通常还有2~4个分叉道,它的前端朝上停息在穴道内。初孵出的个体大小为6.2~19.0 mm×2.2~3.6mm,平均13.5 mm×2.9 mm。  相似文献   
2.
中华大蟾蜍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安纲 《内陆水产》2004,29(4):18-19
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sas)又叫癞蛤蟆,在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蟾蜍属,其头部两侧有耳后腺和皮肤腺,内含白色浆液.医药上称为蟾酥,是名贵中药材:其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药食兼备,人人喜食。近年来,由于其生活栖息地大量减少,以及生活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显著减少.蟾酥短缺。因而人工养殖蟾蜍很有前途。  相似文献   
3.
中华大蟾蜍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纲 《齐鲁渔业》2010,(11):21-22
<正>中华大蟾蜍又叫癞蛤蟆,在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蟾蜍属。其头部两侧有耳后腺和皮肤腺,内含白色浆液,医药上称为蟾酥,是名贵中药材。其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药食兼备。但因多年来遭到捕杀,加之湿地沼泽地等生活栖息地大量减少,以及生活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显著减少,蟾酥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