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今年我区各县单季稻面积将扩大,这关系到全年的粮食生产.为此,在重新学习陈永康同志单季稻高产经验的基础上,就我所近年来单季稻苏粳2号高产栽培的实践,结合近期面上的调查,初步分析如下.一、千斤丰产田的主要特点1.丰产田的穗粒结构 苏粳2号是一个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植株清秀,比较耐肥的晚粳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变化较小,一般保持在27克左右.高产栽培,必须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  相似文献   
2.
提高小麦自身耐湿功能的技术途径研究──Ⅰ.生长调节物质增强小麦耐湿性的效应王建平,王高武,周秋萍,孙永泉,吴维中(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吴县215155)国内外学者对小麦的渍水危害从作物生理、生态、耕作栽培、土壤理化、气象及品种耐湿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3.
冀承单3号玉米与玉米-稻两熟制蔡永海,沈明星,王高武(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吴县215155)近几年,江、浙、沪等地区将玉米引人种植制度,有麦/玉米-稻、玉米-稻等种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大面积玉米品种多为中早熟种,7月下旬才能成熟,这对减少玉...  相似文献   
4.
1 前 言江苏省太湖地区长期麦(油)稻复种连作,导致红皮小麦严重积库、销路不畅,农田种植效益普遍较低,土壤肥力逐年退化,农产品供应量少、品种单一。缩减小麦播种面积,搞活夏熟、稳定水稻已是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关键。2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2年11月~1994年11月,在本所试验田进行,处理为马铃薯/玉米—水稻、小麦—水稻、油菜—水稻三种种植方式,后二种为对照,大田对比,面积为1400m2,土壤为粘质水稻土,1995年起开展生产调查。马铃薯/玉米—水稻 马铃薯(克新4号),2/5∶2/3(1993年…  相似文献   
5.
在我区小麦生产栽培实践中,培育早发壮苗是“三增”(争穗多,争大穗,争粒重)夺高产的关键.以往在幼穗发育特性研究中,初步明确增加每穗小穗的分化数和减少小穗退化,对提高每穗粒数和单穗重量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2~1983连续两年采取分期播种和施肥量不同等手段,培育壮弱两种麦苗,以研究早发壮苗对小麦穗分化及结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种子大小对“冬壮冬发”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行试验观察.供试品种为宁麦3号和苏麦1号,各按种子大小分成4个等级(同一级种子大小力求一致).试验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于9月14日将各级种子分成10组,每组10粒分别播在装有石英砂的培养皿内.另一部分只用宁麦3号,每级种子以200粒为一组,共计4组,于11月8日等粒距播种在不施肥的瘠薄的土壤上.砂培部分每天喷灌蒸馏水一次,并从播种之日起,每隔5天一次,测定出叶速度,叶片  相似文献   
7.
单季稻栽培在我区有悠久的历史,六十年代全区推广劳模陈永康的落谷稀、培育壮秧与小株密植的经验,对水稻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六十年代末与七十年代初,大面积发展了双季稻、三熟制,推广早稻小苗铲秧移栽和两季水稻多种育秧方法以来,对单季稻培育壮秧的工作有所忽视,大面积生产上秧苗不够粗壮,影响产量进一步提高.我们认为,目前大面积生产在培育单季稻壮秧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9.
旱地小苗条寄秧分二段育成,先在旱地密播(播量800~1000斤/亩)薄膜平盖育小苗,二叶一心时再条寄到寄秧田育壮秧.据1982和1983年我所在10个试点30组对比试验结果,旱地小苗条寄秧比常规秧(对照)平均亩增稻谷56.3斤,增产7.7%.其中前季稻增8.3%,后季稻增7.4%,单季稻增4.3%.并且省工省种,经济效益较高.1983年在苏州、无锡两市的后季稻上推广了10多万亩,获得了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