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8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动机转子发生甩锡原因 1.整流子和炭刷之间跳火严重,出现环火,使整流子温度过高,焊锡熔化,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四周。跳火的原因,一是整流子失圆,运转时炭刷跳动造成跳火;二是炭刷磨损过大或接触面不均匀及弹簧压力过低等造成跳火,弹簧受热退火,造成压力更低,跳火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3.
木聚糖酶在饲料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综述了饲料用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以及饲料用木聚糖酶在饲料中的应用,并认为它是目前最有效的酶制剂.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以及草地畜牧业的迅猛发展,人工草地作为其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工草地建设对于保持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项目支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建设,人工种草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促进了现代草原畜牧业迅速崛起,带动草原生态持续改善。2014年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到1 227万头(只),一产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在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方面,鄂尔多斯市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牦牛不同部位皮肤内血管和神经的分布情况,及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不同部位皮肤上的定位及相对表达量,探究牦牛皮肤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采用HE、Masson’s三色和Verhoeff VG染色法,对成年牦牛皮肤内血管和神经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HIF-1α的mRNA和蛋白在成年牦牛皮肤组织中表达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颈部血管与神经密度最高,前臂部和小腿部次之,跖部最低,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HIF-1α主要表达在表皮层、毛囊的上皮根鞘、皮脂腺、汗腺、血管、神经;颈部、前臂部和小腿部强阳性表达,跖部阳性表达。HIF-1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跖部明显低于其他部位(P<0.05),其他三个部位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颈部最高,跖部最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成年牦牛不同部位皮肤内不同血管和神经形态结构相似,密度从颈部到前肢再到后肢差异显著。HIF-1α的差异性表达进一步说明皮肤在牦牛适应低氧环境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火场环境的构成及对林火扑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场环境是指火场及其周围对林火扑救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 ,研究火场环境的目的在于揭示火场环境与林火扑救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以确立正确的林火扑救方案 ,趋利避害。1 火场环境的构成与特性1 .1 火场环境的构成火场环境作为一个系统 ,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8.
9.
如何防止发动机温度过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温度过低会使发动机腐蚀磨损加剧,这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果冷却水温度较低或者低温启动频繁,燃烧生成物中的酸性物质和水蒸气极易凝结在汽缸壁上,若汽缸壁上的润滑油膜不足,酸性物质与汽缸镜面金属直接接触,就会对汽缸腐蚀,在摩擦力作用下,汽缸的金属脱落形成腐蚀性磨损。所以说要防止发动机的低温运转或减少发动机低温运转时间,尤其是在冬天这  相似文献   
10.
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2009年对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域一代灰飞虱虫量突增突减现象明显,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同期发生现象,本地虫源的越冬地为江淮和周边稻茬麦,在本地玉米或杂草上一般不能正常越夏,这些均符合迁飞昆虫的判断标准,说明灰飞虱除近距离扩散外还存在远距离迁飞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