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针对柘城县三樱椒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三樱椒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扶持三樱椒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大三樱椒科技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摘要:  相似文献   
2.
熊本牡蛎多嵴和无嵴品系F3生长性状的连续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检测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多嵴和无嵴品系F3的连续选择反应,以2个品系F2上选组为材料,开展2个品系F3混合上选研究,评估2个品系F3生长性状的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及遗传改进量,解析选育过程中选择效应、品系效应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嵴品系F3生长性状具有较高的现实遗传力,表现出较好的遗传改良效果;无嵴品系F3表现出中等现实遗传力水平,但仍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改良潜能。养成期360日龄时,多嵴品系子代壳高、鲜重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70、0.76;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40、0.43;遗传改进量分别为7.02%、12.29%;无嵴品系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36、0.33;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0、0.19;遗传改进量分别为3.74%、5.72%。经过双因子分析模型检测发现:品系来源是影响F3生长性状的主要因子,选择效应是次要因子,二者间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随着连续选择的进行,选择反应逐渐降低,品系来源作用增强,本研究为熊本牡蛎遗传改良和新品系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三倍体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的繁殖潜力, 采用细胞松弛素 B 诱导了熊本牡蛎三倍体, 比较了 60 日龄(2016 年 8 月)~450 日龄(2017 年 9 月)三倍体与二倍体性腺发育特点, 分析了性腺发育与繁殖周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熊本牡蛎三倍体与二倍体性腺发育均可分为形成期、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和耗尽期 5 个时期; 在一个繁殖周期内 22%的三倍体性腺可发育至成熟期, 但与二倍体相比, 三倍体成熟性腺的滤泡小、结缔组织丰富; 三倍体与二倍体性腺发育周期同步, 繁殖季节均位于 3—9 月, 繁殖期较长; 150 日龄(2016 年 10 月)三倍体与二倍体中发育的性腺(包括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耗尽期)分别占 70%与 90%, 210 日龄(2017 年 1 月)减小至 3%与 18%, 之后性腺再次发育, 分别在 360 日龄(2017 年 6 月)和 450 日龄(2017 年 9 月)成熟期性腺比例达到最大值(40%和 90%)。三倍体与二倍体雌雄比分别为 1.35 : 1 和 0.95 : 1, 三倍体性比显著偏离 1 : 1 (P<0.01)。性腺成熟期三倍体与二倍体平均卵径分别为(44.30±6.88) μm 与(37.76±5.76) μm, 三倍体卵径比二倍体大 17.33% (P< 0.05)。本研究可为熊本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熊本牡蛎多嵴和无嵴品系F1生长性状的群体选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改良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生长性能,以多嵴品系和无嵴品系熊本牡蛎为材料,以壳高为指标,按照10%留种率,采用截头法进行了两个品系的群体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随着个体增大而增加,且多嵴品系选择反应略高于无嵴品系。对于多嵴品系而言,幼虫期、稚贝期、养成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分别为0.33±0.04、0.19±0.02,0.46±0.03、0.26±0.02,0.63±0.11、0.36±0.07;无嵴品系的分别为0.30±0.04、0.17±0.02,0.43±0.03、0.25±0.02,0.58±0.10、0.33±0.06。经过1周年的养成,多嵴品系和无嵴品系的壳高遗传改进量分别为8.41%、7.71%。由此可见,两个品系的现实遗传力相对较高,说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研究为熊本牡蛎遗传改良及新品系培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中国群体与美国群体的杂交效应与杂交三倍体优势,构建了杂交群体和自交群体,并使用细胞松弛素B诱导了杂交三倍体,比较分析了幼虫、稚贝与成贝的生长与存活优势。自交群体和杂交群体的幼虫、稚贝与成贝的培养条件均相同,室内培育幼虫,培育密度为4~5个/mL,自然海区养殖稚贝与成贝,养殖密度为40~45个/吊。结果表明,与自交组相比,杂交二倍体具有较高的卵裂率(13.61%)与D幼率(5.67%)(P0.05),但杂交二倍体幼虫的壳高生长表现杂种劣势(–0.43%),而稚贝、成贝的壳长与壳高的生长表现杂种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3.96%与6.65%。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幼虫的壳高生长优势率为3.69%,稚贝及成贝的壳长与壳高平均生长优势率分别为12.69%与13.64%,并且日龄越大生长优势越显著。总体上,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在3~180日龄具有存活劣势,并且15日龄存活劣势率最大(–48.72%),而在360日龄存活优势率为6.70%。杂交二倍体幼虫与成贝均具有存活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10.44%与4.59%。本研究表明熊本牡蛎中美地理群体杂交二倍体的生长和存活优于自交二倍体,而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生长优势较显著,并且在成贝期具有显著的成活率优势,表明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优势来源于三倍体优势和部分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CB诱导熊本牡蛎三倍体及其存活率与倍化率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诱导熊本牡蛎三倍体,研究了细胞松弛素B (CB)浓度、诱导起始时间、诱导持续时间等因素对卵裂率、D幼率、三倍体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幼虫、稚贝及成贝的存活率和三倍体率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CB浓度为0.5~0.6 mg/L,诱导起始时间为40%受精卵释放第一极体,诱导持续时间为20 min时可获得87%的三倍体率。卵裂率、D幼率、三倍体率的最大影响因素分别为CB浓度、诱导持续时间、诱导起始时间与诱导持续时间。三倍体率与卵裂率无显著负相关性,而与D幼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减小CB浓度或诱导持续时间,可同时获得较高的三倍体率与幼虫产量。3~15日龄三倍体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由71.27%与96.09%降低至34.14%与58.80%,成贝期450日龄(9月)三倍体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3.62%与44.67%。3~9日龄三倍体率从87%降低至77%,而90~450日龄三倍体率平均值为59.21%±4.99%,表明幼贝与成贝期三倍体率变化较小,三倍体率的维持与存活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深凹壳型香港牡蛎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壳型和生长性状优良的深凹壳型香港牡蛎新品系,以广东台山镇海湾野生香港牡蛎天然采苗的2龄养殖群体为基础群体,以壳型指数D为指标,按照10%留种率和1.755选择强度,利用截头法进行深凹壳型香港牡蛎的群体选育;分析了幼虫期、中间培养期、养成后期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发现,选择组的壳高和壳型指数D均大于对照组,遗传参数估算值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幼虫期,壳高的平均选择反应、平均遗传获得、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363±0.167、1.678%±0.416%、0.207±0.095,中间培养期分别0.639±0.115、7.618%±2.666%、0.364±0.065,养成后期分别为0.668±0.179、8.861%±3.072%、0.381±0.102。养成后期,壳型指数D的平均选择反应、平均遗传获得、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748±0.066、9.090%±0.565%、0.426±0.038。研究结果为培育深凹壳型、生长性能良好的香港牡蛎优良品种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熊本牡蛎无嵴和多嵴品系生产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估熊本牡蛎左壳放射嵴有无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于2013年5月,以熊本牡蛎湛江群体子一代作为基础群体,筛选出无嵴及多嵴品系,采用繁殖生物学方法,比较了两个品系的表型性状差异。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中,多嵴亲本规格略大于无嵴亲本,鲜重、壳重及怀卵量均显著大于无嵴亲本;两个品系的受精孵化参数、D型幼虫大小及变态规格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多嵴品系存活力及生长潜力在幼虫及养成期间显著高于无嵴品系。中间育成期间,湛江及大风江牡蛎养殖区环境对两品系生长性状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环境效应,但是对存活力尚未造成影响。熊本牡蛎左壳放射嵴无相对于有是显性性状,主要受到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多嵴性状是隐性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研究为熊本牡蛎多嵴品系培育及其左壳放射嵴遗传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CB与6-DMAP诱导香港牡蛎三倍体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倍体率、卵裂率、D幼率、生产成本等为指标,比较了CB、6-DMAP两种化学试剂诱导香港牡蛎三倍体的效果,研究了试剂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及受精卵密度等4种因素对香港牡蛎三倍体的诱导效应。结果显示,在温度28~30°C、盐度15~25,受精卵密度为2.0×10~8个/L条件下,采用0.5 mg/L的CB在受精后15~18 min处理,诱导持续时间为20 min,可产生100%三倍体;合子的卵裂率为53.16%~63.00%,D形幼虫孵化率为47.32%~53.09%,诱导效率指数为0.47~0.53,生产成本为260元/L。相同条件下,采用浓度为75~100 mg/L的6-DMAP处理,诱导持续时间为20~25 min,受精卵处理密度4.5×10~7个/L,可产生62.52%~72.36%的三倍体;合子的卵裂率为60.00%~66.25%,D形幼虫孵化率为74.43%~90.00%,诱导效率指数为0.47~0.65,生产成本为139~185元/L。综合比较两种方法,6-DMAP诱导方法更加适合用于大规模的香港牡蛎三倍体苗种生产。本研究为香港牡蛎多倍体育种提供了研究数据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优良熊本牡蛎(Crassosrea sikamea)种质资源,于2015年从美国Taylor贝类养殖公司引入熊本牡蛎,采用2种配对方式构建了核心基础群体;以中国熊本牡蛎选育群体为对照,评估了美国熊本牡蛎引种的生产性能及可行性。结果表明,美国熊本牡蛎相对于中国群体而言,表现出生长较快,商品规格比率较高,但存活力较低的特点。经过1周年养成,美国熊本牡蛎较中国群体子代壳高提高了11.48%,总重提高了48.12%。评估表明,群体来源对子代生产性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而配对策略尚未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发现美国熊本牡蛎在中国华南沿海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这为熊本牡蛎种质改良提供了宝贵的繁育材料,也为华南牡蛎产业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