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6篇
  9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5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健  王灵  吴立峰 《食用菌》2014,(1):40-41
通过对食用菌菌种生产特点的分析,指出了限制食用菌菌种生产效益提高的因素、菌种生产所承担的风险、菌种生产的季节特点,以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等,为有志进入这一领域的同仁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20日,我国正式加入了经1997年修订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以下简称《公约》),成为《公约》第141个缔约方。《公约》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订的关于防止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贸易扩散和传播的国际合作协定,也是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协定)规定制定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s)的机构。加入《公约》对提升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水平,促进植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1《公约》在人类与有害生物的斗争中产生和完善外来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为害,使人们认识到植物检疫国际合作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西安创业研发园二层屋顶绿化工程为实例,介绍了营建过程中,防水层、排水层、隔离过滤层、种植基质层和植被层的具体做法及注意要点,并分析探讨了实践中存在问题,提出西安健康快速发展屋顶绿化过程中应从监管、科研、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尽快改进,旨在为屋顶绿化的营建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同安湾浮游动物数量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研究2000年同安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并就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同安湾共记录到浮游动物69种及12种浮游幼虫,以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数量季节分布呈现春季高,冬、夏季居中,秋季最低的特点。种类数的季节分布与水温的季节变化一致。浮游动物数量与养殖贝类、浮游植物细胞数密切相关,并与浮游植物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安湾浮游动物的数量与邻近养殖水域西海域的相当,比马銮湾的低。与历史资料比较,同安湾浮游动物的次级生产力水平比1995年的有所上升,但恢复得较慢。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2000~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的调查资料,分析并评价了罗源湾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罗源湾的DO、pH值、COD和活性磷酸盐基本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而无机氮严重超标。潜在富营养化因素,应加强污水排放的治理和海域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美国苜蓿黄萎病发生控制情况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黄萎病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albo -atrum引起 ,2 0世纪 2 0年代首次发现于瑞典 ,其后在欧洲迅速扩散 ,并于 196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罗曼蒂尔和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农业研究站实验地发现该病侵害。由于扑灭及时 ,当时病原未能定殖。19 76年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流域突然发现大量苜蓿黄萎病株 ,标志着该病传入北美并定殖成功 ,此后该病在北美迅速蔓延 ,广泛发生。为此 ,美、加两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该病 ,但隐患仍不可忽视。1 发生情况在美国 ,西部地区 :继华盛顿州之后 ,2 0世纪 70年代末俄勒冈州发…  相似文献   
7.
海洋渔业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已成为制约福建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海洋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研究,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可为海洋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根据近年来福建沿海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研究资料,综述了福建沿海渔业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以及今后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规模化网箱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在东山湾八尺门鱼类养殖海区开展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研究。经过一年的生长,八尺门修复区海马齿平均茎长1.28 m,平均根须长0.52 m,生物量达152.5×10~3 g/m~2,通过生长吸收对C、N、P的积累量分别为5 214.0、378.5、22.9 g/m~2。经过两年的原位修复,浮床修复区海水的DO比对照区高11.9%;浮床对石油类、悬浮物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2.3%、14.9%和10.0%,对TN的去除率为11.7%,对NH_4-N、NO_3-N和PO_4-P的去除率分别为19.9%、16.4%和9.2%;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浮床对TOC、NO_2-N和TP的去除效果不理想。综上,海马齿生态浮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修复区海水水质,减轻网箱养殖水体的营养负荷。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影响三倍体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生长、育肥的关键海洋环境因子,对黄岐湾三倍体福建牡蛎养殖区开展为期10个月的调查,获得湾外和湾内养殖区牡蛎生长指标和海洋环境因子数据,并采用冗余分析(RDA)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壳长、壳宽、全重、软体组织湿重、出肉率等生长指标湾内外组间差异显著,均为湾外显著大于湾内(P<0.05),壳高则湾内外差异不显著(P>0.05);湾外海水中硝酸氮、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湾内(P<0.05),其余指标湾内外无显著差异(P>0.05)。RD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牡蛎生长指标的主要因子是水温、硝酸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化学需氧量,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对牡蛎出肉率影响作用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水温、浮游植物生物量、营养盐是影响三倍体牡蛎生长、育肥的关键海洋环境因子,春季至初夏至少有1个月时间海区平均叶绿素-a含量在6 μg/L以上有利于牡蛎育肥。本研究可为三倍体牡蛎健康养殖、品质提升和养殖海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的急性毒性效应,获得了5种苯系物对皱纹盘鲍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_(50))。研究表明,苯系物对皱纹盘鲍的毒性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相关关系,苯系物对皱纹盘鲍的96 h LC_(50)分别为苯33.37mg·L~(-1)、甲苯25.24 mg·L~(-1)、邻二甲苯15.61 mg·L~(-1)、间二甲苯12.84 mg·L~(-1)、对二甲苯4.81 mg·L~(-1);5种苯系物对皱纹盘鲍均为高毒物质,毒性大小顺序为: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甲苯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