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9篇
  19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去,青海省互助县使用化肥的方法,一直是采用人工地表撒施和种肥混播等方式。1985年县农机推广站引进、试验机械深施化肥技术,1986年开始示范推广,到1994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达73万亩。尤其是1994年互助县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化肥深  相似文献   
2.
小型水库网箱养殖尼罗非鲫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方式。温州市淡水鱼商品基地办公室于1990年4月下旬在市郊坑口塘水库设置27只网箱,养殖尼罗非鲫,10月上中旬陆续起捕上市,总产成鱼27.153吨,成鱼规格平均为450克,最大个体重1公斤,取得较好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针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金针菇生产经历了从黄色品系到白色品系、从玻璃瓶栽到塑料袋栽、从家庭手工操作到工厂化和集约化生产的3次重大技术变革,实现了金针菇生产的跨越式发展。针对金针菇生产、育种、加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Agaricus bitorquis mating and breeding systems,and the breeding of new strains of this mushroom both in China and overseas,have been reviewed.Progres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homokaryotic fruiting,nuclear migration and mitochondrial inheritance,has been presented.The three main groups of A.bitorquis strains (temperate,bridging and tropical) categorized on the basis of mating behavior,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omogenic and heterogenic incompatibility within the groups,have been discussed.Existing problems have been identified,and proposals made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5.
白牦牛分割肉加工中HACC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祝天润公司白牦牛宰前管理、屠宰加工等方面入手,在对屠宰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和检测的基础上,确定了危害点,制定了一整套完整、切实可行的白牦牛屠宰加工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扦插繁殖法是大丽花最常见的繁殖方法之一,但由于扦插介质和采取的措施不同而导致生根率和成活率差异明显,为了提高扦插繁殖的生根率和成活率,着重进行此项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多年的实践,笔者从多种扦插介质和扦插方法中选择出较理想的三种介质和两种方法,并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六个组合进行试验,最终选择出最理想的扦插介质和扦插方法。结论如下:通过六个组合试验发现,最理想的扦插介质是珍珠岩,最有效的扦插方法是“带泥丸扦插法”;其次,“带泥丸扦插法”还解决了由于扦插介质本身存在的缺陷而导致的生根率和成活率低下较的问题,也就是说“带泥丸扦插法”可以弥补扦插介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病毒MVX是近十年发现的为害严重的蘑菇病害,已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等欧洲蘑菇主产国发生为害,给蘑菇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该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菇床成块不出菇的菇床"秃斑",薄皮开伞,延迟出菇,畸形菇,变色菇等。MVX具有高度传染力,可通过孢子和菌丝传染。采取分离检测特异dsRNA片段条带,可检测是否感染MVX病毒,并已初步开发成功应用基于RT-PCR的发菌期堆肥MVX病毒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8.
9.
南方冬(春)播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副产品多梯度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南方冬(春)播亚麻获得原茎产量4500—5250公斤/公顷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选用良种、适时适量早播;适施基肥,快速生长前期看苗补施追肥;免耕覆土栽培;二次化学除草;现蕾前期喷施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倒伏,适期收获。介绍了南方亚麻产业化必需的快速生物脱胶技术,可在20h内完成脱胶,且可提高干茎率、长麻率和纤维品质,减少沤麻水污染,每加工1吨原茎可增收节支300元以上。研究出了可显著提高亚麻初加工附加值的亚麻主要副产品-亚麻屑的多梯度利用模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对白羽肉鸡宰后成熟过程中线粒体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饲喂不同酵母硒添加量日粮肉鸡的胸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宰后成熟过程中鸡肉线粒体氧化损伤程度、抗氧化酶活性、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及肉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酵母硒饲喂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程度、线粒体膜通透性、Caspase-3以及Caspase-9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硒含量、胞浆细胞色素c (cytochrome c,Cyt-c)还原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饲喂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在宰后成熟初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酵母硒饲喂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在宰后成熟过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应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喂酵母硒通过降低鸡肉线粒体的氧化损伤进而抑制了细胞凋亡,最终减弱了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