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中国珠江流域及邻近区域主要的青鳉鱼类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鳍斑青鳉(Oryzias pectoralis)和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初孵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7.0±1.0)℃水浴孵化条件下, 3 种青鳉鱼类初孵仔鱼形态存在差别。鳍斑青鳉初孵仔鱼体长为(4.64±0.18) mm,显著大于中华青鳉[体长(4.04±0.19) mm]及弓背青鳉[体长(3.88±0.17) mm]的初孵仔鱼。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者在 22 个形态测量及可数性状指标中 20个指标(占 90.9%)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体全长、头长、头长/体高、体长/体高、肛后长、口宽及卵长径等指标是影响三者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判别分析进一步表明三者形态差异明显,且易于区分。单因素相似性分析(ANOSIM)更进一步证实三种青鳉初孵仔鱼形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聚类分析显示,鳍斑青鳉与弓背青鳉初孵仔鱼形态更为接近,中华青鳉初孵仔鱼独立成一类,该结果与 3 个物种间地理分布格局远近情况相同。更为浓密的背部及腹部色素特征可以将中华青鳉初孵仔鱼与其余两个物种初孵仔鱼区别,胸鳍上点状色素花特征则可进一步将鳍斑青鳉与弓背青鳉初孵仔鱼区分。另外,众多形态测量指标也可以将鳍斑青鳉及弓背青鳉初孵仔鱼区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