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据统计,2006年底广西存栏牛725.7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99.10万头.出栏牛202.65万头,产牛肉18.25 万吨.牛奶产量6.22万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掌握杂种水牛产奶量情况,2007~2008年广西区畜牧总站在灵山县、北流市开展杂种奶水牛产奶量测产工作。测产杂种泌乳水牛60头,其中一代杂30头,二代杂30头。平均产奶量1671.86千克,其中一代杂一个泌乳期平均产奶量1439.3千克;二代杂为1904.42千克。  相似文献   
3.
许政 《广西畜牧兽医》2012,28(5):270-272
蜂业是畜牧业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广西蜂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区蜂群数量发展到70万群,蜂蜜产量达2万吨,实现年加工蜂产品及制品4万吨以上,蜂业产值20亿元(养殖业10亿元、加工业10亿元)。  相似文献   
4.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环保节能,是我区广大农户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中蜂是我区饲养的主要蜂种之一,是我区的当家蜂种。本文从中蜂生产、分布、饲养技术、养蜂装备等方面阐述我区中蜂产业现状。从自然条件、养蜂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指出我区发展中蜂的优势、潜力和存在问题。从政府服务、资源保护、技术装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我区中蜂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政 《广西畜牧兽医》2009,25(4):207-209
2008年9月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使我国奶业陷入了困难和危机.面对危机,全行业本着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进行了认真自查和管理.全国奶牛养殖场(小区)开展了全面自查并加强生产环节的管理,确保生鲜乳质量.乳制品生产企业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查实情况,加强产品质量检测,确保出厂的产品检验,批批合格.生鲜乳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质量.广西的生鲜乳质量如何呢?为了解广西生鲜乳的质量状况,笔者于2008年10月中下旬到南宁市、来宾市和柳州市的六个县(区),针对生鲜乳质量问题开展调研,与奶农、管理人员、企业老板和当地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当前广西生鲜乳的生产和质量安全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发酵垫料养牛技术,是指将经过功能性微生物发酵的木糠、木屑、谷壳、粉碎的农作物秸秆和牛粪等原料混合制成的生态发酵垫料,铺在设有生物发酵垫床的现代生态养牛栏舍而进行养牛活动的一种生态养牛技术,是适应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顺应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向,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养殖模式创新。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微生物+”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其中生态发酵垫料养牛技术作为肉牛、  相似文献   
7.
<正>中蜂特别适应于广大山林地区。广西发展中蜂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气候温暖,蜜蜂可常年繁殖生产;植物种类丰富,已发现的蜜粉源植物有500多种;龙眼、荔枝、野桂花、龙须藤、八叶五加是广西成熟开发的十多种蜂蜜中的特色产品,以味醇香甜、口感顺滑和营养价值高而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8.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在与植物互相适应的过程中共同进化:嗅觉灵敏;飞行敏捷;不易受蜂螨危害;节省饲料;早出晚归;个体耐寒能力较强,较低的气温也能出勤采集;既能采集大面积的蜜源,也能充分采集利用零星分布的蜜源,是生产蜂蜜比较优良的当家蜂种。  相似文献   
9.
许政 《中国畜牧业》2014,(24):26-27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荔枝、龙眼、柑橘、山乌桕、桉树、鸭脚木、九龙藤、野桂花及五倍子等特色蜜种的重要原产地,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蜜蜂可常年繁殖、生产,养蜂资源丰富。据2000年养蜂资源普查,广西资源载蜂量可达100万群以上。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养蜂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巩固提高和稳步增长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广西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养蜂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单产水平和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蜂产品加工业快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养猪和养禽业都有长足的发展,近年猪肉、家禽和蛋品甚至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唯有奶牛业停滞不前,多数年景,每年约产鲜奶7500~9500吨左右,1998年稍有进展,达12673吨,初见发展苗头,但也不过人年均025千克罢了,仍居全国倒数第一。当年全球人均106千克,我国66千克。何故我区奶业长期落后?这个问题该如何看待?笔者经过学习和调查,提出个人看法,请同行们指正。1 发展奶牛业的意义我区农业生产基础薄弱,饮食先求果腹,吃饱肚子最重要,养牛的主旨原为提供役力。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