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晓川  李华 《科学养鱼》2007,(11):10-11
我所对匙吻鲟苗种进行了5年的池塘培育试验,成活率达到70%~85%,本文将该技术简介如下:一、池塘条件1.鱼苗培育池面积为6米2,水深0.5米,共有10口,池呈长方形,进排水方便,水源为通过蓄水池曝气调温的河水。2.鱼种培育池面积为900米2,水深1.5米,水泥池呈长方形,水源为提灌的河水,水质清新,溶氧高。  相似文献   
2.
3.
长吻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之一 ,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的部分江段和各大支流的下游水域。长吻地方名颇多 ,在四川乐山一带被称为江团 ,泸州一带称为肥坨 ,江苏、上海一带又称为长江鱼 ,安徽等地称之为鳇 ,广东又称为甘鱼。它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鲇形目、鲶科、属。在江河中捕捞到的最大个体重达17kg,常见个体2~5kg。其无鳞、无细剌 ,肉嫩味美 ,在长江各流域推为上等鱼品。其硕大厚实的鳔干制而成的“鱼肚”更为名贵 ,不仅是食用珍品 ,而且是一种贵重药材。我所于8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移养驯化 ,经过10多年的研究 ,掌握了…  相似文献   
4.
5.
涵洞作为常见的输水建筑物,也承担着修复河流连通性的功能。 本文概述了涵洞过鱼的障碍类型,包括落差障碍、下游水深不足障碍,流速障碍,水深障碍,概述了涵洞过鱼效果评价方法,包括简易评价法、监测评价法和虚拟评价法,分析了各方法优缺点,并指出虚拟评价法在涵洞过鱼效果评价中的巨大优势与发展前景,提出了提高模拟精度的方向:利用开放水槽获得更精确的鱼类游泳能力数据;深入研究鱼类贴壁运动的行为,量化鱼类实际运动区域的面积和位置;深入分析鱼类的跳跃行为与下游水深、流量,起跳速度和方向的关系,量化各因素对鱼类跳跃的影响程度;合理选取分析对象;适当调整水力计算方法以适应国内规范;量化鱼类运动模式与环境因子水力学条件的响应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红尾鲶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红尾鲶(Phractocephalus hemiliopteru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红尾鲶肌肉(鲜样)中蛋白质含量为18.75%,脂肪为4.14%,水分为75.57%,灰分为1.48%;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含量为85.96%(干样),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35.16%,占氨基酸总量的40.90%;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食品法典委员会(FAO/WHO)的标准,红尾鲶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32.98%(干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已开展匙吻鲟的养殖生产,基本掌握了其发眼卵的人工孵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等技术。而我所经过对匙吻鲟苗种5年的池塘培育试验实践认为,苗种培育是匙吻鲟成鱼养殖的一个关键点,其培育结果会直接影响商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要培育  相似文献   
8.
胭脂鱼俗称火烧鳊、黄排、紫鳊鱼等,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及闽江地区;并且也是我国珍稀特有鱼类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因此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9.
在池养面积为7公顷,获长吻商品鱼30000多公斤的高产试验中,根据定期测定的生长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了净产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年龄与生长速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放养规格的鱼种生长特点等。据此,作者确定了相关的饲养技术措施:鱼种放养规格不小于30克/尾,放养量以10500~14055尾/公顷为适度,饲养周期以2~3年最经济;1龄鱼种与2龄鱼种可同池套养;成鱼池中少养或不养鲤鱼、草鱼,但可混养鲢鳙及少量凶猛鱼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该文以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黑斑原鮡为研究对象,选取86尾体重在0.065~0.25 kg的雌鱼,15尾平均体重在0.30 kg的雄鱼,雌鱼采用胸鳍注射的方式注射催产药物.结果显示,雌鱼人工授精尾数为59尾,受精卵总重量为897.5 g,总卵量为57 440粒,平均怀卵量为1 194粒,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相关.平均催产率为69%,平均受精率为73.5%,黑斑原鮡受精卵孵化水温为13~14℃,溶氧量6.0~7.2 mg/L,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 592~2 916℃·h.这一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对黑斑原鮡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