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正>水产养殖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同时对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水产养殖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最大的成本之一,也是劳动量最大的生产环节之一。传统的投饲方式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根据个人经验粗略控制投饲量。这种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劳动量大,由于设备缺乏准确的计量功能,无法精准控制投饲量,导致饲料浪费。  相似文献   
2.
根据巴东农村经济结构现状和发展动态,论证高效经济林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发展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池塘内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示范推广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新进展,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示范应用流水养殖槽2 000多条,覆盖池塘3万多亩.但是在示范应用中也暴露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对鲤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择初始均重为(49.44±0.38) g的鲤鱼72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鱼。Ⅰ组为对照组,饲喂豆粕含量为39%的基础饲料;Ⅱ和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用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50%和100%豆粕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75 d。结果表明:1)发酵豆粕替代50%或100%的豆粕对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50%替代水平下鲤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 P<0.05)。2)发酵豆粕替代50%或100%的豆粕对鲤鱼的肥满度和内脏比无显著影响( P>0.05),但可使肝胰脏指数显著升高( P<0.05)。3)发酵豆粕替代50%或100%的豆粕对鲤鱼的肠长指数和中肠皱襞高度无显著影响( P>0.05),但在100%替代水平下鲤鱼的后肠皱襞高度显著升高( P<0.05)。4)电镜观察发现,豆粕组(Ⅰ组)鲤鱼的中肠和后肠均出现了轻微的病理性损伤,包括中肠出现少量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中细胞成分增多,后肠上皮细胞纹状缘融合,杯状细胞减少;发酵豆粕组(Ⅲ组)的肠道组织结构比较正常。由此得出,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后对鲤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有利于保证肠道组织结构的正常。  相似文献   
5.
智能"圈养"池塘分级养殖是"圈养"池塘与其他池塘采取分级养殖模式养殖同一批鱼种、共用同一水源地、共同处理养殖废弃物的一种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加州鲈因为吃食活饵、对水温的要求高、育苗的难度大,养殖规模没有太大变化。随着近年来饲料工艺的成熟以及丰厚的养殖利润,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养殖户从事加州鲈养殖,使其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计自主(ZZ)投喂和自动(ZD)投喂两种方法,每种方法对应饱食投喂(ZZ100和ZD100)、85%饱食投喂(ZZ85和ZD85)和70%饱食投喂(ZZ70和ZD70)三种投饲率,研究不同投喂方法及投饲率对育成期鲤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脏器指数及均匀度的影响。试验周期45 d。结果表明:①两种投喂方法下,鲤鱼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饲率的升高而升高,ZZ100和ZD100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但ZZ100组显著高于ZZ70组,ZD100组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②饲料系数ZZ70组显著低于ZD100组,ZD70组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但ZZ70与ZD70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自主投喂下,三种投饵率之间饲料系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自动投喂下,饱食投喂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70%饱食投喂组。③各处理间鲤鱼肥满度、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体指数和肠长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④与自动投喂方法相比,自主投喂方法鲤鱼体质量变异性更低,鱼体均匀度更好。  相似文献   
7.
正摄食节律是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光照、温度、饵料等周期性变动的环境条件主动适应的结果。按照自然摄食节律来确定适宜的喂料时间和投喂量,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董桂芳等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和分段式投喂研究了斑点叉尾和杂交鲟的摄食节律,分析发现,一次饱食投喂得到的摄食节律结果稳定性较差,而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Pyke(1984)提出的最适索饵理论,鱼总是倾向于摄食耗费最小时间、包含最大能量的饵料。因此在能摄食的前提下,饲料粒径应尽可能大。目前关于饲料粒径的研究报道非常有限,鉴于此,为了更好指导生产,2012年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开展了常规淡水鱼适宜饲料粒径的研究,本文仅列举鲤鱼和鲫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