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小丑鱼形态、生活和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对小丑鱼繁殖池的设计与其培育用水预处理进行了阐述,并对在小丑鱼人工繁育中亲鱼的选择、培育、投喂方法、水质调控、饵料的选择与杀菌、饵料的培养、产卵、孵化、幼苗培育及驯化出售、常见病害防治等环节相关操作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养殖小丑鱼这种观赏鱼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虾苗种产业是海南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虾产业发展仍受到一定的制约和影响。调查了海南省对虾苗种产业的发展概况,并指出了海南对虾苗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粒径养殖底砂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养成效果的影响,在微流水养殖系统中采用3种不同粒径养殖底砂(细砂1 mm、中砂2 mm和粗砂3 mm)进行了养殖对比试验,比较其对稚螺生长、消化、抗氧化的影响以及对底质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稚螺的初始体质量、壳高、壳宽分别为(0.263 3±0.0033)g、(10.67±0.11)mm、(7.06±0.15)mm,试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细砂组稚螺的体质量、壳高、壳宽分别为(0.560 3±0.026 3)g、(12.72±0.06)mm、(8.50±0.16)mm,存活率为(92.67±0.94)%,均显著高于中砂组和粗砂组(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中砂组和粗砂组稚螺的存活率逐步降低,试验结束时分别降至(58.22±4.57)%、(48.44±1.13)%;中砂组稚螺最终的体质量、壳高、壳宽分别为(0.452 0±0.024 6)g、(12.13±0.17)mm、(7.91±0.13)mm,粗砂组分别为(0.427 5±0.019 6)g、(12.26±0.0...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芋根江蓠在对虾高位池养殖过程中某一阶段内对N、P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接种芋根江蓠,水体氨氮值在试验第28天下降至1.08±0.08 mg/L,活性磷酸盐下降至0.12±0.04 mg/L,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对亚硝氮值的测定发现,在试验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江蓠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第28天时的亚硝氮值分别为0.324±0.019 mg/L、0.341±0.021 mg/L。  相似文献   
5.
6.
3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生长性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省3个凡纳滨对虾1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体质量6个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和头胸甲高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一群体中的6个生长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低为0.82,最高为0.99;粤海1代和旺意1代2个群体的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美国SIS 1代群体则是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但是任一群体中的全长和体长对体质量的影响相似;粤海1代和美国SIS 1代2个群体的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相近,分别为0.873 5和0.871 5,显著高于旺意1代群体的0.760 8。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和pH值对直链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光照为500~9000lx,最适光照为3000~7000lx;适宜盐度5~85,最适盐度为20;适宜pH值为4~10,最适pH值为8.5。  相似文献   
8.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海潮间带系我国重要湿地。调查该区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对影响其资源状态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改善设施条件、推行生态化养殖、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加大渔业环境监测和渔业执法监管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挖掘区域渔业文化与做精休闲渔业、建立渔业生产合作性组织与增强抵御行业风险能力、出台帮扶性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目的在于促进该港湾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发展生态健康可持续渔业,建设好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9.
<正>南美白对虾于1988年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引进,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我国由北至南等地试验养殖并获得成功,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养殖产量最大的经济虾类之一。但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崛起,养殖海区的污染严重,水源日益恶化,致使养虾水体理化因子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虾病不断发生和流行,危害日趋严重。因而困扰和影响养虾因素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预防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与稳定海南省海洋生态平衡及海洋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开展了斑节对虾增殖放流苗种培育技术研究,获得平均规格4.0cm以上的虾苗1 600万尾。该文详细介绍了斑节对虾的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以期为斑节对虾高效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及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