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侵染大豆和桑的烟草坏死病毒(TNV)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介绍农业部植检所和有关单位共同协作进行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杀虫效果方面:室内试验得出:对谷斑皮蠹成虫、幼虫、蛹,温度11~14℃,10克/m~3,处理24~48小时,效果100%。对谷斑皮蠹卵,温度11~14℃,15~50克/m~3,处理24小时,效果9.0~62.5%,50克/m~3处理48小时,40克/m~3处理72小时效果100%,温度20~22℃,40克/m~3处理24小时,15克/m~3处理48小时也100%死亡。对谷象、玉米象、绿豆象的卵,温度20℃,15克/m~3处理48小时效果100%。对胚后期的黑皮蠹、烟草坪,印度谷蛾幼虫、玉米象、谷蠹和绿豆象成虫的效果更好。室外粮垛上试验,粮温15~16℃,50~70克/m~3处理24小时,对玉米象和绿豆象各虫态的效果100%。中草药材垛上试验,温度27~28℃,30克/m~3处理二天,对黑皮蠹幼虫、玉米象各虫态以及锯谷盗成虫效果100%。真空熏蒸,真空度负745~720mmHg,温度12~20℃,70克/m~3处理3小时,对谷象和绿豆象卵的效果方能100%。熏蒸粮食残留量测定结果:20~70克/m~3熏蒸3天,小麦中氟残留量为0.55~1.48ppm,水稻中为0.29~2.48ppm,玉米中为0.09~1.51ppm。熏蒸粉类粮食残留量高。硫酰氟熏蒸粮、棉、油、蔬菜以及林木种籽,对发芽安全。粮食在熏蒸期间对硫酰氟的吸附量,以大豆和玉米为例,分别只有溴甲烷吸附量的36%,20.3%  相似文献   
2.
哈密瓜花叶病毒病的研究——Ⅰ、病原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以来新疆哈密瓜由于花叶病毒的发生,使产量和含糖量严重降低。由病株分离出三种病毒,称谓哈密瓜病毒2、3和5。简称HMV2、HMV3和HMV5。  相似文献   
3.
侵染菜豆的番茄不孕病毒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田间表现系统花叶的菜豆上分离到一个病毒,繁殖在普通烟上,将接种后3~4周发病叶片,加0.5M柠檬酸缓冲液(pH6.5),内含0.5%巯基乙醇,捣碎,经氯仿乳化,低速离心后加10%PEG(M.W6000)和4%NaCl沉淀过夜,低速离心收集沉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近几年连续发生大面积死亡,群众称之谓三角帆蚌瘟病。对49个疫点的调查与实验观察表明,不同地区的三角帆蚌大批死亡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本病发生在夏秋两季,只侵害2令以上的三角帆蚌,当年死亡率可达80%左右。本病病程较长,并与环境温度呈密切的负相关:y=52.8653-1.5830x,γ=-0.7693,P<0.01。发病蚌的排水与进水孔纤毛收缩,排粪减少,晚期无粪,张壳死亡。野外与实验室内均能自然感染健康帆蚌。氯霉素、四环素等多种药物在野外与实验室治疗均无效果。自然发病蚌以及相应除菌材料人工感染的发病蚌,病变部位与病变性质相互一致:消化腺与多种上皮细胞水泡变性,消化腺细胞浆出现缎密的酸性包含物,内质网普遍地高度扩张,这符合于一般动物病毒病的组织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向日葵环斑花叶病株分离到一株黄瓜花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郊区的向日葵环斑花叶病株上,分离到一个黄瓜花叶病毒的毒株(简称CMV-RS),其寄主范围广及11科的37种植物,除能系统侵染几种菊科植物外,还能侵染多种葫芦科和茄科植物,以及蚕豆、大豆、油莱、玉米和蓖麻等。  相似文献   
6.
 从哈密瓜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响影植株滞长.  相似文献   
7.
樱桃带化病是从以色列引种樱桃园中发现的新病害。本文报道了按照检测植物菌原体(phytoplasma)的方法提取DNA,扩增患病植株中植物菌原体的16SrDNA片段,证明樱桃带化病中有植物菌原体存在,并对此扩增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根据RFLP分析结果,参照Lee,I.M.等的文献资料,对本次樱桃带化病病原进行鉴定与分类,初步定为Ⅶ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中国株(BSMV-CH)基因组RNA1的全长cDNA,进行序列分析,明确与国外报道株系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方法】以自然侵染BSMV-CH的大麦叶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获得BSMV-CH RNA1的全长cDNA,克隆到载体pMD18并测序,用DNAstar软件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BSMV RNA1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各株系序列RNA1之间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BSMV-CH与国外株系间的亲缘关系。【结果】BSMV-CH的RNA1全长为3 795 bp(GenBank注册号:AY789693),基因组RNA1 5′端有一个甲基化的帽子结构,3′端有一个PolyA结构和一段239 bp长的类似tRNA的保守序列,BSMV-CH基因组RNA1含有一个长度为3 417 bp的ORF,推测可编码一个1 138个氨基酸的复制酶基因。BSMV-CH的基因组RNA1与国外报道其它株系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5.4%~95.6%。复制酶基因同其它株系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9%~95.2%和96.5%~96.8%,PolyA的长度比其它株系明显要长。【结论】BSMV-CH和CV42与CV17、ND18、TSE及TSG间的亲缘关系明显低于CV17、ND18、TSG和TSE间的亲缘关系;BSMV-CH与CV42表现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但BSMB-CH是不同于CV42的一个BSMV新株系。  相似文献   
9.
引起哈密瓜坏死的两种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哈密瓜早熟品种上分离到两种引起坏死症状的病毒,称为哈密瓜坏死病毒(HmNV)和哈密瓜叶脉坏死病毒(HmVNV),两者都能系统感染哈密瓜,影响植株滞长,但坏死的症状不同。HmNV可侵染葫芦科、豆科和茄科的14个品种,但是不侵染普通烟、苋色藜和千日红。T.D.P.75~85℃,D.E.P.10-5~10-6,L.I.V.7天。提纯的HmNV含有两种球形粒子,直径约为24毫微米和16毫微米,沉降常数为114S和73S。A280/A280比值为1.82,A260/A235比值为1.57。在琼脂糖双扩散试验中与烟草坏死病毒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与甜瓜坏死斑病毒(MNS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抗血清无沉淀反应。根据这些性质,HmNV应是烟草坏死病毒的一个株系或是烟草坏死病毒组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我们在研究粟红叶病时,曾与禾谷类作物的其他病毒作了比较。根据寄主范围和传染方法等特性,它与大麦黄矮病、甘蔗花叶病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