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针对虾类肌肉白浊病易感染的罗氏沼虾、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进行了分析。从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环境因素方面,总结了近十几年来虾类肌肉白浊病的病原和病理特征。归纳了虾类肌肉白浊病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业产生的大量有机富营养化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已引起广泛重视,养殖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人们已认识到治理污染废水对环境的重要性,污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一般认为生物处理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并且符合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预试验结果,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喂含2 g/kg(饲料)诺氟沙星和10 g/kg(饲料)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组织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药源性肝病模型中,诺氟沙星组阳性率最高(31.3%),土霉素组阳性率略低(15.0%),与诺氟沙星组和土霉素组池水相通的对照组阳性率较低(10.0%、5.0%),而4个空白对照组均未发现阳性个体;高剂量和长时间使用两种药物均可导致中华鳖出现典型的"白底板"症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肝、脾、肾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组织病变最为严重,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病例的病理过程均符合非寄生性肝病特征。药物致中华鳖肝组织损害的组织病理过程是:在药毒作用下,起初表现为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肝静脉扩张、分支血液回流受阻,窦状隙扩张,肝淤血严重,体积增大显著,后期肝细胞索先于扩张的肝血窦变性和坏死,最终肝血窦也坏死,肝组织硬变并有肝性血样腹水产生;肝细胞内脂滴越来越多,核固缩变形,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以及内质网膨胀而破碎,细胞膜破碎,炎性细胞数量多,细胞病变与组织病理具有一致性。药源性肝病的转归表明,当致病因素(大剂量药物饵料)撤销后,中华鳖有较强的恢复性,且土霉素组较诺氟沙星组康复的快。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海龟的种属、流行病学及各国采取的一系列对海龟的保护措施进行介绍.重点综述了海龟常见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更深入地探讨了海龟组织病理学、病原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为海龟保护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蒙古裸腹氵蚤在分类上隶属于甲壳纲 (Crus tacea)、鳃足亚纲 (Branchiapoda)、枝角目 (Clado cera)、裸腹氵蚤科 (Moinidae)、裸腹氵蚤属 (Moina)。蒙古裸腹氵蚤 (MoinaMongolicaDaday)是一种盐水低等甲壳动物 ,已经驯养于海水并进行规模化养殖 ,其生长繁殖迅速 ,蒙古裸腹氵蚤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尼罗罗非鱼在强化培育期的最适温度和最适透明度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在室内用了15个水槽,将透明度设为15~20cm、20~25cm、25~30cm三个组;将温度设为(20±0.5)℃、(22±0.5)℃、(24±0.5)℃、(26±0.5)℃、(28±0.5)℃五个组。在每个水槽中放入约3kg的鱼苗,规格为15尾/kg左右,通过每天对随机抽取的10条鱼测量其平均体重,求出每组每天的平均增重率,然后求出总的平均增重率,最后得出26℃为尼罗罗非鱼在强化培育期的最适温度,透明度在20~25cm时,尼罗罗非鱼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7.
三种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种化学消毒剂对牙鲆仔稚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牙鲆仔鱼的24 h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78×10-6、1.382×10-6和0.281×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55×10-6、1.789×10-6和0.263×10-6;甲醛对牙鲆仔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821×10-6、10.671×10-6和0.547×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33.959×10-6、17.046×10-6和1.288×10-6;聚维酮碘对牙鲆仔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5.744×10-6、8.163×10-6和0.658×10-6,对牙鲆稚鱼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802×10-6、21.286×10-6和4.346×10-6。牙鲆仔稚鱼对3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并且牙鲆仔鱼分别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均大于牙鲆稚鱼分别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最后依据本试验结果,作者对牙鲆疾病防治中消毒剂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林蛙生长速度,在冬季利用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共进行了三种植物大棚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桃树大棚、西红柿大棚、韭菜大棚中林蛙存活率分别为78.32%、80.88%、18.76%、平均生长率分别为44.1%、50.0%、11.8%。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 0‰、15‰、2 5‰和 32‰四种盐度梯度 ,对引进的以色列红罗非鱼的仔鱼、稚鱼和幼鱼的耐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 32‰的海水中 ,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指标分别为 :仔鱼 ,MST为2 .6 8h ,ST5 0为 3.6h ,MLS 96为 17‰ ,BT为 0 .5h ,死亡率为 10 0 % ;稚鱼 ,MST为 2 .1h ,ST5 0为 2 4 .6h ,MLS 96为 2 0‰ ,BT为 0 .6 7h ,死亡率为 10 0 % ;幼鱼 ,MST为 14 .8h ,ST5 0为 4 0h ,MLS 96为 2 1‰ ,BT为 5h ,死亡率为 10 0 % ;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高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 ,低于佛罗里达红罗非鱼 ,与莫桑比克罗非鱼及其一些杂交种相似。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与其日龄有关 ,日龄越大 ,其耐盐性越强。幼鱼与仔鱼、稚鱼间耐盐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仔鱼和稚鱼间耐盐性差异不显著。几种耐盐指标中 ,ST5 0最灵敏 ,MST和BT次之 ,MLS 96和死亡率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