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福建省海岸带头足类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向外延伸至15米等深线的一片水域称为海岸带。福建省海岸带北起福鼎、南迄诏安、岛屿星罗棋布、底形复杂、自然条件优越,是多种经济生物栖息的良好场所。每年春、夏季节就有一些头足类洄游于这一带水域进行索饵活动,在局部海区集群产卵,成为群众渔业的渔获对象。  相似文献   
2.
粗芦—琅岐岛位于闽江入海口处,三面环江、东面靠海。两岛陆地面积为68.4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35公里、岛上总人口为8.38万人。 粗芦—琅岐岛地处于海口、江海交汇、潮汐现象明显,潮差为6米,年平均表层水温为20.45℃,海水盐度24.00~28.00。闽江流域带来大量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饵料生物丰富,环境条件优越,适宜于各种游泳生物生殖繁衍及幼体索饵活动、蕴藏着各种生物资源。 粗芦—琅岐岛周围水域既是渔业捕捞生产的场所,发展水产养殖的基地,又是海上交通  相似文献   
3.
福建海区头足类资源及捕捞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建海区位于东海南部,南临南海.头足类资源虽然不如东海北部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和南海近海的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资源那样丰富,但根据历年的产量统计及调查资料表明,在福建海区现有的46种头足类中,日本无针乌贼和中国枪乌贼等产量均达到万吨以上.此外,诗博加枪乌贼、杜氏枪乌贼、莱氏拟乌贼、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等都有一定的数量,可见,资源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1994-1995年调查资料。台湾海峡南部渔场全年都有绿布氏筋鱼捕捞生产,但旺汛期在3-6月。调查的范围内是沙质底的区域均有绿布氏筋鱼的分布,但从数量看,其分布特点同该渔场水下沙丘的分布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增殖渔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了养殖、资源、捕捞、环境等领域,关系到行政、渔政、生产和科研等部门、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总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6.
福建海区头足类资源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福建省头足类渔业有长足的发展,1986年全省头足类产量为10,308吨,次于鳀鳁鱼、带鱼、鲍鱼和海捕虾等产量居第五位。1990年产量为26,454吨,次于鳀鳁鱼、带鱼和海捕虾等产量居第四位。1994年产量猛增至95,585吨,仅次于鳀鳁鱼的产量,跃居第二位。本省头足类在海洋渔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类很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渔业资源。(见表1)  相似文献   
7.
东海头足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海头足类的研究,曾有许多报道,张玺等、李复雪、董正之。等进行了头足类分类、区系及地理分布的研究,李复雪等对东海大陆坡深海渔场的头足类进行了研究等等。对曼氏无针乌贼和中国枪乌贼的研究也有许多报道,张炯等“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习性初步观察”(1965)、戴健寿“曼氏无针乌贼的一些生物学观察”(1981)、  相似文献   
8.
对虾放流增殖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放流增殖是我国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增殖工程,它符合于水产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生命力。实践证明,对虾放流增殖有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深受公认和欢迎。邓景跃(1989)在对虾放流增殖的效果分析中指出:1985年—1987年海洋岛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枪乌贼资源的调查,在历次的水产资源调查中都曾结合进行,如1972-1974年福建近内海水产资源调查,1975-1978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鱼类资源调查及1982-1983年闽中渔场鱼类资源调查等。但上述调查都没有把枪乌贼列为主要调查对象,所获得资料缺少系统性,未能反映出台湾海峡枪乌贼资源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头足类总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水 《福建水产》1994,(4):1-8,26
Gray(1849),Steenstrup(1881)、Berry(1912)、Sasaki(1929)等曾零星报导过中国海的头足类。张玺、相里矩(1936)、张玺等(1955)、李复雪(1955)、张玺等(1960)、董正之(1963、1976、1978、1981)、郭金富(1983)、李复雪(1982)、李复雪、郑玉水(1981)、郑玉水(1987)、李复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