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9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美国海湾扇贝适应性强,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海水养殖新品种,我国在1982年从美国引进,已在山东、辽宁推广。我省的自然条件适宜海湾扇贝的生长,省科委已把海湾扇贝列为沿海开发的星火计划。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栉孔扇贝的引进工作后,积极从事海湾扇贝的引进。1987年在本所试验室和抚宁县海水育苗场进行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使用室内越冬和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栉孔扇贝自然分布于辽宁、山东沿海,经济价值很高,贝柱味鲜肉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是久负盛名的海产珍品。由于自然资源严重衰退,供需失调。七十年代中期,我国即开展人工育苗和增养殖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在一些地区初步形成生产专业。河北沿海缺乏扇贝资源,原河北省水产局把栉孔扇贝引进开发试验任务下达给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一九八一年,我们组建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 光合细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同时还含有辅酶Q及B族维生素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防治病疾的生理活性物顷,国内外日趋广泛将其作为饵料营养添加剂,应用于鱼类、甲壳类、贝类育苗和鱼、虾养殖生产,取得良好效果,而应用于亲贝培育方面的工作,目前尚少见报道。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采取亲贝人工育肥促熟,提前开展人工育苗的方法,使养成阶段能充分利用生长适温期,当年养成商品贝。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栉孔扇贝在秦皇岛海区夏季大批死亡的原因,在近两年来的工作基础上,1982年我们在室内外进行了(八)组对比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东姜庄养殖区的扇贝死亡与该海区夏季水温偏高和养殖方法有密切关系,与水的混浊度无关。海区试验历时106天,从观侧的结果看:(1) 不同养殖密度扇贝的存活率有所不同,挤塑网笼的养殖密度以120个/笼以下为宜。(2) 不同规格的扇贝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小个体扇贝的存活率比大个体高。(3) 底层扇贝生存率较其它水层高。(4) 孔径1厘米的小网目网笼中的扇贝存活率较孔径2—3厘米的为高。(5) 开放式的粘贴养存活率可达100%,而封闭式笼养又因养殖器材不同而有差异,以挤塑网笼养殖存活率最低。(6)自然海区笼养的扇贝,当水温升至25℃以上,体弱个体开始死亡,随温度上升死亡速度加快,水温下降至25℃—23℃死亡速度减慢,23℃以下扇贝恢复正常。开放式养殖的扇贝,能适应较高水温,在旬平均水温26.9℃的条件下,生长正常。(7) 在室内人为条件下,水温升至26℃时第16天开始死亡,随温度上升死亡速度增快,水温27℃时半数死亡量时间为25天,28℃时半数死亡量时间为18.5天,31℃时半数死亡量时间仅2.5天。(8) 扇贝在混浊度180克/m~3的条件下,饲养14天生活正常。  相似文献   
5.
提前为人工育苗提供亲贝,和缓育苗后期温度高、饵料供应发生困难的矛盾,提前育出大规格的苗贝,以缩短养成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根据今年初试资料写成,着重介绍栉孔扇贝亲贝的育肥促熟方法和催产效果。作者通过小水体高密度培育的方法,在栉孔扇贝自然繁殖季节到来之前,将处于性腺分化期阶段的成贝饲养成成熟亲贝,并用人工育苗的方法培育出苗贝。培养过程中,亲贝几无死亡,繁殖期比自然海区最少提前五天,雌性亲体排卵量比自然育肥亲贝提高数十万乃至百万以上,催产反应也较快,幼体的发育正常。作者认为:继续开展试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亲贝的培育方法,扩大培育规模,可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八一年夏,我赴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下称辽宁所)学习考察,参加了栉孔扇贝生产性人工育苗的实践,为时一个半月。辽宁所对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始于1973年,是我国从事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较早、进展较快、技术水平较高的单位之一。初期研究以繁殖规律为重点,中期侧重研究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的方法,后期致力于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近年来,单位水体出苗量稳步上升,为生产提供的苗种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7.
海湾扇贝亲贝人工育肥促熟的若干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亲贝人工育肥促熟是当前海湾扇贝育苗生产的必由阶段。我国开展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研究与生产虽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在一些地方,亲贝死亡率高、培育周期长、性腺生长发育不良、产卵不集中,对人工育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优质高效搞好亲贝培育工作,仍然是当前人工育苗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在亲贝人工育肥促熟工作中,重点抓好温度、饵料和病害防治工作,顺利完成亲贝的培育,不仅适时为人工育苗提供数量充足的优质亲贝,而且在实践中形成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是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新兴品种。一九七四年突破人工育苗技术关,近十年来,育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研究和生产单位不断增多,为养殖生产提供数以亿计的种苗。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养殖数量的增多,山东长岛等一些地区已开展海区自然采苗。目前,人工育苗仍占据种苗生产的首要地位,提高人工育苗技术,增加人工苗种生产仍是扇贝养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人工繁殖苗种和养殖增殖的试验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内外有不少单位陆续进行了研究。在育苗中,幼体从浮游期发育变态到稚参下沉营底栖附着生活时期的饲料,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研究报告。日本石田雅俊1977年用单鞭金藻为饵料饲养稚参,成活率只有15%,多数单位在稚参饲育中,仍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