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祥春  向旭  钟云  刘岩  易干军 《果树学报》2007,24(6):796-798
利用RT-PCR技术对广东砂糖橘碎叶病毒的外壳蛋白(CTLV-C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分析。DNA序列分析表明,砂糖橘CTLV-C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786bp,编码262个氨基酸。BLAST分析结果显示,所得序列与苹果、梨茎沟病毒(ASGV)外壳蛋白基因及其它柑橘CTLV-CP基因的同源性在87%~91%,证明所克隆的片段为CTLV-CP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特早熟与早熟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荔枝栽培、育种、加工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EM)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系统地分析了6个特早熟与早熟荔枝种质成熟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了这两类种质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103种挥发性组分,10种为共有的化合物、34种为各种质的特有化合物,以单萜类、醇类、醛酮类、酯类及倍半萜为主要成分,其中特早熟种质的挥发性物质种类以醇类、醛酮类及酯类为主,早熟种质挥发性物质则以萜类(单萜及倍半萜)及醇类为主。运用OPLS-DA方法获得上述特早熟-早熟组间的差异代谢物39个,其中下调的化合物包括异戊醇、正辛醇、异戊醛、反-2-辛烯醛、乙酸乙酯、3-甲基-3-丁烯醇乙酸酯、乙酸苄酯、戊酸苄酯、苯甲酸异戊酯、α-筚澄茄油烯、α-古巴烯、异戊酸、十四烷,上调的化合物包括α-蒎烯、月桂烯、α-松油烯、邻伞花烃、(+)-柠檬烯、罗勒烯、(E)-Β-罗勒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别罗勒烯、对-薄荷-1,5,8-三烯、芳樟醇、β-香茅醇甲醚、对伞花烃-8-醇、蒎烯-10-醇、α-松油醇...  相似文献   
3.
‘粤丰早橘’是从‘南丰蜜橘’芽变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大、化渣性好等特点,平均单果质量58.3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6%,总糖含量11.80%,总酸含量0.52%。在广东韶关地区种植,果实10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4.
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 CEVd)是危害柑橘的重要病原之一,认清该类病毒的分子特性是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的前提.本文利用RT-PCR技术对广东分离物YC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获得了全长372bp的片段,对该片段进行测序及分析显示:CEVd广东分离物YC的分子结构域包括5个功能区即左手末端区(TL)、致病区(P)、中央保守区(C)、可变区(V)和右手末端区(TR).通过与GenBank已登陆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与来自西班牙的分离物CEVd-f-1(登陆号:EF494677.1)的同源性高达98%;与湖北分离物CEVd-HB(登陆号:AY456136)的同源性仅为92.7%;与强度株系CEVd-A(登陆号:M30868)的同源性为96.8%,与弱毒株系CEVd-de26(登陆号:K00965)的92.4%.说明该广东分离物YC分子特性更接近强毒株系.这是国内首次对柑橘裂皮类病毒cDNA的分子特性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青扎’板栗果实进行50℃,60min热处理,研究板栗果实的贮藏效果以及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未经热处理的栗果对照,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抑制栗果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POD活性,CAT活性,降低了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抑制板栗中真菌发生和蔓延,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但Vc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金葵蜜橘’是由广东省佛冈县‘沙糖橘’园中的变异优株选育而成。生长健壮,果实紧实,扁球形,单果质量39.7 g,果皮橙红色,果肉脆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50% ~16.19%,总酸0.46% ~ 0.89%,总糖11.60% ~ 14.87%,维生素C 0.379 ~ 0.465 mg · mL-1,无核,品质优良,成熟期比普通‘沙糖橘’早15 d左右。适宜在广东省‘砂糖橘’适栽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新优选蕉柑是从新1号蕉柑芽变单株中选育出来的蕉柑新品种。在潮汕地区经过多年对其后代进行多点区域性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表明新优选蕉柑的枝梢较粗且长,叶片和花较大,果实明显增大,单果增大29 g左右;花量相对较少,着果率较高,丰产稳产性能更好,物候期和结果习性等与新1号蕉柑相近。新优选蕉柑是一个发展潜力较大的柑桔新品种,已经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钟云 《当代农业》2001,(1):32-33
泥鳅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用作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最好选择体长在15厘米以上、体重在30克以上且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  相似文献   
9.
以广佛手不同成熟期的鲜果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萃取及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物质含量成分及变化。结果表明:从花后160~200 d的5个成熟期共鉴定出25种成分,各成熟期成分的种类、数量基本相同。挥发性物质成分以烯类为主,占含量的96%以上,其中又以柠檬烯和松油烯为主,分别占含量的44%和27%以上。这些主要成分的含量之和先上升后下降,在花后180 d达最高值,说明花后180 d应为佛手采收最佳期。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年橘留树保鲜期间不同组织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和分配情况,将稳定同位素~(15)N-尿素涂抹在5年生枳砧年橘叶片和果实后,分6个时期(6~480 h)取样分析果实和树体中不同部位~(15)N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年橘留树保鲜期间留果枝条对氮素的转运和分配与采果枝存在差异,涂抹~(15)N后丰度下降速率不同,留果树的无果枝平均下降速度达12.64%,采果后的枝条仅4.69%,留果树的有果枝居中,说明留树保鲜树体新梢是第一氮营养分配中心,果实是第二氮营养分配中心;没有留树保鲜的采果枝条,新梢是主要的氮营养分配中心。涂抹在叶片上的氮素可转运到果实,涂抹在果皮上的氮素经果实吸收后也可转运到叶片。叶片吸收的氮转运到新梢的含量显著高于转运到留树果实的氮含量,表明留树保鲜期内没有改变树体氮素的分配模式,从营养角度解释年橘留树保鲜不影响第二年产量的原因,为年橘留树保鲜期间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