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4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新银鱼移植增殖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域华贵栉孔扇贝的暴死原因调查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6年4月下旬始,雷州半岛西部海域华贵栉孔扇贝(俗称红贝)陆续出现大批量死亡,死亡率达到30~50%,至5月上中旬波及整个雷州半岛西部北部湾海域。接雷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急报,引起省局党组的高度重视,2006年5月22日,由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外事外经处带领贝类专家组,急赴雷州乌  相似文献   
3.
最近台湾学江德敏指出,中国在近二十年来出现的虾、鳗、罗非鱼、海水鱼及来料加工等项目的量产化快速发展,可解释为工业化生产结构里的”产业聚落”已然形成。目前大陆水产养殖所引起的这种效应,已使其处于水产养殖“世界工厂”的位置,未来中国更应注意水产养殖产品在质产领域的提升,借着开发出的附加价值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名贵海产贝类-西施舌Coelomatra antiquata在南海的资源状况、人工育苗技术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研究建立室内立体附苗与稚贝立体培育技术,重点攻克大规格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及优化增养殖技术措施等观点,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不同饵料及其组合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人工配合饲料、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下称江蓠)、江蓠 裂片石莼(Ulva faxciata)、江蓠 肠浒苔(Enteromorpha intesinalis)、江蓠 裂片石莼 肠浒苔共5种饵料搭配方式对黑鲍幼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进行35d,结果表明:(1)不同试验组之间的幼鲍的存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试验处理对幼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江蓠 浒苔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都显著大于其它饵料组(P<0.05);饲喂混合海藻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单一海藻组(P<0.05)。壳长增长率、湿重增重率和干重增重率亦呈相似趋势。(3)幼鲍对不同饵料组合的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较高时用江蓠、石莼和浒苔组成的混合饵料代替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幼鲍,同样可以达到高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6.
于刚  苏跃朋  陈健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59-11960,11964
海鲈养殖业是珠海市斗门区的重要特色产业,实现斗门区海鲈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珠海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该研究分析了斗门区海鲈产业周期性危机爆发的原因,指出其深层次原因集中体现为产业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较低.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方向、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骤变对黑鲷仔鱼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温由18℃降至14、12℃时,黑鲷仔鱼在24 h的存活率接近50%;当水温由18℃骤升至22℃以上时,仔鱼存活率急剧下降;当水温由18℃骤升至26℃时,仔鱼在24 h内全部死亡,可见温度骤升较温度骤降对黑鲷仔鱼存活率影响更大。当盐度由28骤升到33时,24 h的黑鲷仔鱼存活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80%;其他盐度骤变处理下黑鲷仔鱼均有较高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温度骤变对黑鲷仔鱼存活率的影响较盐度骤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东风螺的人工养殖实用技术和产业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东风螺的人工养殖主要种类和生物学习性,介绍了东风螺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技术及存在问题。展望了东风螺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养殖条件相同,用不同品牌的饲料喂养罗非鱼有不同的养殖效果。对比试验表明,优质饲料不论是在生长速度、饵料系数、成本核算方面,还是在水质控制方面,都有显著的增产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水流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分别对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 (Harv)Yamad果孢子萌发情况展开研究,以期为其苗种生产奠定基础。舌状蜈蚣藻果孢子在附着1 d、15 d后,置于不同水流速度(0、1、1.5、4、7、10、14 cm/s;1.5 cm/s流速由充气控制,其他流速由流水装置控制)培养20 d;舌状蜈蚣藻果孢子附着1 d后,在不同光照周期(6L∶18D、8L∶16D、10L∶14D、12L∶12D、14L∶10D、16L∶8D)和不同光照强度(35、85、135 µmol photons/m2·s)交叉条件下培养70 d。结果显示,附着1 d的果孢子萌发体在静止条件下的萌发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水流速度下的(P<0.05);附着15 d的果孢子萌发体在1.5 cm/s流速下的萌发生长最好(P<0.05),在静止条件下的萌发生长明显慢于其他流速下的各组(P<0.05)。光照周期和光照强度对果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这二者对盘状体和孢苗生长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5),对盘状体萌发出直立体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P>0.05)。光照时间为8–10 h,盘状体萌发直立体的百分率以及孢苗的高度明显高于其他光照时间下的各组。光照强度为35 µmol photons/m2·s时,盘状体萌发直立体的百分率以及孢苗的高度明显比其他光照强度下的高。研究表明,在舌状蜈蚣藻育苗生产中,可采取孢子刚附着时静水培养,附苗后15 d充气培养,并控制光照时间为8–10 h和光照强度为35 µmol photons/ 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