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水产渔业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三疣梭子蟹室内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utubervulatus(Miers)(俗称:枪蟹)是一种肉鲜味美、营养丰富的海产甲壳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朝鲜及日本沿海,历来是海洋渔业中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日本已进行水域梭子蟹人工孵化放流试验,我国冯文镐等(1960)曾描述过山东沿海海滩围池人工精养梭子蟹。1958年浙江岱山县南峰和乐清县城东分别在内湾高潮线围塘人工养殖,而室内饲养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缢蛏稚贝饵料和底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缢蛏稚贝投以三角褐指藻加钙质角毛藻和叉鞭金藻加钙质角毛藻的饵料效果最佳,稚贝不但生长快(日平均增长壳长82微米),而且存活率也高(90%)。饵料投放密度为:在培养第1-4天,2.5万个-5万个/毫升;第5-8天,每天增加至10万个/毫升左右;第9天后,可增至20万个/毫升。在稚贝培育初期宜在水底投放细砂或泥质砂,随着稚贝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底质中泥土的比例,这样可提高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Paulsen)Takana是一种单细胞浮游硅藻。我们于1979年在厦门海区采样分离培养而得。据报道(Tobias—Quinitio,E.,1982)此藻营养成份含有:粗蛋白23.94%、粗类脂物8.69%、碳水化合物19.01%。经用于菲律宾蛤仔、缢蛏、太平洋牡蛎、栉江珧、海湾扇贝及长毛对虾、日本对虾、草虾等人工育苗幼体饵料试验,证明它是多种贝类和虾类幼体前期的优良饵料。  相似文献   
4.
根据室内初步饲养三疣梭子蟹的结果,我们认为饲养条件是:1.饵料主要为鱼贝肉,尤其喜食新鲜的缢蛏肉、鳀鱼肉,当处于饥饿又无其他食物时,勉强以嫩幼浒苔为食。投饵量,正常状态下,按摄食率投以适量鱼贝肉。对不同品种的饵料,摄食率不同,其顺序:蛏肉为12.02,冻鳀鱼肉为9.98%,其他鱼贝肉为2.34~2.42%。2.饲养水最好是流动海水,小水体静水饲养需需定期通氧和换水,氧含量保持高于2毫升/升,酸硷度不可低于8.0;与藻类(或大型藻类)混养,利用海藻的光合作用和同化作用,既可补充一些氧,又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氨——氮,以净化饲养水。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摄食底栖硅藻和几种浮游单细胞藻的菲律宾蛤仔稚贝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结果表明,稚贝不论是摄食底栖硅藻还是摄食浮游单细胞藻都能正常生长,只是摄食不同种类的饵料生长速度不同而已,其中以摄食底栖硅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藻和角毛藻的混合投喂效果最佳。稚贝摄食这些饵料,不但生长快(分别为33.7微米/日和29.2微米/日),而且存活率高(80%左右)。除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饵料种类外,饵料的投放密度也不可勿视。在稚贝的培养中,所投饵料的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5—5万个,毫升(混合饵料各一半)。本文还论述了底栖硅藻和冷冻扁藻混合投喂也能获得较满意结果,但比上述最佳的混合饵料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人工控制培育缢蛏幼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索采用缢蛏幼体实验生态研究的成果,控制缢蛏幼体各发育阶段较佳生态条件,进行人工控制培育幼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位出苗量为5.46万粒/M^2。至21.06万粒/M^2。,每公顷产量达8000千克至20000千克.这比自然海区正常年景蛏苗产量提高10-20多倍,从而显示出工厂化人工育苗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文中也提及在人工控制培育幼苗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这些为缢蛏人工控制培育幼苗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蛤仔幼虫食料和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叙述了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初期对饵料大小和活动能力有明显选择性。培养时,能及时投放个体小、幼虫生长快的单胞藻为饵料,可缩短幼虫培养周期和使幼虫变态更一致。试验表明,湛江叉鞭金藻、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是幼虫较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8.
池养斑节对虾室内子代的培育林汝榕,何进金,韦信敏(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关键词斑节对虾,子代,培育REARINGOFFILIALGENERATIONPRODUCEDBYPENAEUSMONODONFROMEARTHENPONDS...  相似文献   
9.
若干因素对轮虫的繁殖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M(?)ller)系属轮虫纲,单巢目,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咸淡水和沿岸水域中的小型浮游动物。由于它具有生活力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加上大小适宜等特点,因而成为人工培育鱼、虾幼体及饲养某些小型鱼类较理想的动物性饵料之一。日本曾对轮虫的生物学和培养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近些年来,国内对轮虫生物学和培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实验只是就饵料和一些环境因子对轮虫繁殖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