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我们于2006年、2007年进行了细鳞斜颌鲴的止水式孵化方式人繁试验,即利用小型水泥池采取静水充气增氧、预防霉卵、水质调控、隔苗虹吸排水、舀苗出池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孵化方式。同时实施了从鱼苗到鱼种的一次性育种。  相似文献   
3.
漠斑牙鲆淡化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们对漠斑牙鲆的幼鱼(图见彩中插2)淡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淡化盐度到0、成活率98%以上的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7年泰兴市水产良种场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采用大豆蛋白浓缩物饲料36/7SPCVS普通料36/7进行对比试验,养殖模式为80∶20模式,试验养殖品种为草鱼,养殖阶段为鱼苗到鱼种。经过近8个月的试验,效果良好,现将项目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8年,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与泰兴市水产良种场共同承担了省农林新品种更新工程项目——异育银鲫的亲本引进。通过项目实施,引进方正银鲫亲本1000尾,夏花10.8万尾,兴国红鲤亲本500尾,一龄鱼种3 046尾,选育方正银鲫亲本13 015尾,兴国红鲤亲本5 481尾,生产异育银鲫夏花1.22亿尾,全面完成项目合同任务,并通过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验收鉴定。本项试验研究在1998年引进方正银鲫亲本夏花、兴国红鲤一龄鱼种和后备亲本的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鱼回)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anctatus(Rafinesgue)繁殖能力较低,苗种紧缺,批量性繁殖技术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攻关.泰兴市水产良种场于1999年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斑点叉尾(鱼回)繁殖技术的研究"项目,经过2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谈池塘淤泥过厚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鱼池塘由于死亡的生物体、鱼的粪便、残剩饲料和有机肥等的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沉积,使池塘逐渐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鱼池中保留一定厚度的淤泥是必要的,它能起到供肥、保肥和调节、缓冲池塘水质肥度的作用。但是,自池塘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大多数承包户为了片面地追求短期效益,只注重利用,而忽视维护池塘日常生产所需的环境条件,导致淤泥越积越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淤泥过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鱼产量下降。由于淤泥增厚,池底抬高,造成池塘的容量变小,池塘水温的日变化就会增大,饵料生物的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是我们在泰兴市水产良种场利用颗粒饲料养殖从美国引进的德克萨斯选育品系斑点叉尾鮰乌仔到鱼种阶段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名贵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但规模化繁育技术尚未完全解决。为进一步了解斑鳜卵巢成熟发育的规律,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3月中旬-5月中旬长江斑鳜卵巢的成熟发育过程,并用生化法测定了血清蛋白磷(SPP)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斑鳜卵母细胞正经历由Ⅲ时相(3月中旬-4月上旬)向Ⅳ时相(4月中旬-4月下旬)、Ⅴ时相(5月中旬)的渐近生长,并发现卵母细胞生长不同步的现象;与此同时,血清蛋白磷含量由0.12 mg/mL逐步上升至0.62 mg/mL。斑鳜血清蛋白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卵巢的成熟发育过程基本一致,并有着密切的生理相关,血清蛋白磷含量可以作为卵巢发育阶段和成熟程度判定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与日光温室平菇复种栽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尤其是采用了发酵灭菌法栽培,对原料的新鲜程度要求不象熟料栽培那么严格,免去了高温灭菌程序,防止了感染,节省了大量燃料和人工,降低了费用,增加了产量,是稻区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