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软件的一种智能硬加密方法.利用8位单片机、PCI总线结构设计了一种直接插在计算机总线上的硬件加密卡.加密程序设为中断程序,以陷阱中断的方式启动该中断程序.采用随机数实时核对加密方法,加密卡中随机数生成电路经A/D转换后、通过外部中断方式存入片内RAM中,成为被加密数.因该数是随机产生的,所以解密很困难.单片机与PC机间数据传输的端口地址译码采用GAL16V8完成,既具有保密性,又减少成本,节省了系统地址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食品安全能够得到更好控制,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管理,更需要食品科技的提高。科技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才能有效管理好食品安全。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是食品工业化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早在19世纪,发达国家也经历了食品安全的考验。经过政府管理和科技的进步,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国外食品科技运用到食品安全上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III)—雌蜂产卵时的性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Fang  张兢业 《昆虫天敌》1992,14(4):158-165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Ⅳ)—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赤眼蜂性控行为研究的基础上〔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种赤眼蜂在同一种寄主不同分布以及同一蜂种(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具有根据寄主卵体积大小分配及调整其子代数量和子代性别的能力,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子代数量安排策略和子代性安排策略。在同一种寄主卵上,不同种的赤眼蜂对子代性分配的安排存在着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在米蛾卵上,松毛虫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一产卵序产出,稻螟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二产卵序产出,拟澳洲赤眼蜂产第一雄卵的位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前三卵序。松毛虫赤眼蜂大约每产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大约每产5.33和3.37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见表2).寄主卵的体积不同,雌蜂在不同寄主上所分配的子代数量也明显不同。松毛虫赤眼蜂在每粒米蛾卵上只安排1粒蜂卵;在每粒马尾松毛虫卵上平均安排18.64粒蜂卵;在每粒“人造卵”上平均安排33.15粒,在柞蚕卵上平均安排77.43粒蜂卵(见表3)。随着寄主卵体积的增大,雌蜂产第一雄卵的时间后移,在松毛虫卵上,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在产下第一粒雄卵后,大约以每产1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在柞蚕卵上,大约每隔15粒雌卵产1粒雄卵;在“人造卵”上,产雄卵的间隔大约为9粒雌卵。  相似文献   
5.
比较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5、10、15、20、25、30、35、40、45)及不同pH条件(5.5、6.0、6.5、7.0、7.5、8.0、8.5、9.0、9.5)下星斑裸颊鲷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和孵化率.结果表明,星斑裸颊鲷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0至45,适宜pH范围是5.5至9.0.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红鳍东方鲀仔鱼对轮虫的摄食量和昼夜摄食规律,我们对孵化16天的仔鱼进行轮虫日摄食量的试验。结果表明,16日龄的仔鱼,平均全长7.015mm,轮虫日摄食量为360个/尾,昼夜比例为79.0%和21.0%,在9:00到11:00及17:00到19:00出现摄食高峰。  相似文献   
7.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每当夏季高温期(≥37℃)和热风一同到来时——如1990年1月3日前后的那些日子——我们所能为蜂群做的只是干等,只能祈望它们能安全渡过这段难熬的高温期。如果我们要是通晓酷热是如何和从什么方向来影响蜂群后,就能将此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准之下。蜂箱吸收的热量大部分都是通过箱盖而来的,而热量的积蓄则是蜂箱旁的地面吸收热量和反射热量所致。在高温期蜜蜂会因温度太高而无法外出飞行——甚至连采水都不行——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使蜂群内有尽可能多的蜜蜂和尽可能低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黄鹂无齿鲹(Gnathanodon speciosus)是一种兼具观赏与食用价值的名贵海水鱼类。本文报道了黄鹂无齿鲹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特征。受精卵孵化条件为:盐度(30.26±0.67)‰、 温度 (24.72 ± 0.32)°C 、 pH值(7.46±0.12)、溶解氧(5.13±0.33) mg/L、光照强度约3 000 LUX。结果显示黄鹂无齿鲹受精卵为透明浮性圆球形,平均卵径764.29 ± 14.74 μm;含单油球,油球平均直径166.32 ± 18.28 μm。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期、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与孵化出膜期8个阶段,再进一步细分成24个时期。受精后18 h 30 min孵化出膜,进入仔鱼阶段(含前仔鱼期和后仔鱼期)。前仔鱼期位于孵化后0-3天,卵黄囊没有完全吸收;后仔鱼期位于孵化后4-20天,卵黄囊完全吸收。初孵仔鱼全长1 520 ± 19 μm,出膜后第6天油球储备耗尽并形成鳔。孵化后第20天,鱼体后脊索完全弯曲,各鳍和消化系统发育完善,体表大量色素沉淀且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仔鱼进入稚鱼阶段。本研究为黄鹂无齿鲹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期5个月的养殖监测试验,研究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的生长特点。采用线性拟合、指数拟合、乘幂拟合的方法,分析了鞍带石斑鱼全长、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及全长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曲线。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全长生长与养殖时间以线性回归为佳(y=2.791x-15.716,R2=0.951 2);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指数回归最佳(y=2.432 3e0.32x,R2=0.996 5);全长与体重以乘幂回归为最佳(y=0.007 3x3.262 8,R2=0.945 3)。对鞍带石斑鱼全长与体重的幂函数关系分析,表明鞍带石斑鱼属正异速生长型(b=3.262 8),说明本研究条件下的循环水养殖模式适用于鞍带石斑鱼的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