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厦门市通过水产资源调查和渔业区划,进一步摸青水产资源的情况,为发展厦门特区渔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渔业区划成果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上去,使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我市水产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近几年来,随着东海区大黄鱼资源的衰退,我省大黄鱼成了众矢之的,闽东、闽中渔场的越冬大黄鱼承受了越来越大的捕捞压力,1979年冬汛投产机围作业单位(包括上海、浙江渔船),多达2,000对,产量达80.4万担。此外,其它作业如定置作业和拖网也捕获了相当数量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是闽南渔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1952-1977年平均年产量11,394.5担,最高年产量为86,820担(1956年),最低仅1,017担(1967年),1978-1982年平均年产量34,279.6担,1983年春汛只产538担。  相似文献   
4.
对拖生产是厦门市群众渔业1973年在单拖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作业。目前,共有生产船数26对(市区),年产量0.8-1万吨,约占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0%左右。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广大科技人员和渔民根据闽南渔场的特点、季节和鱼类洄游路线、栖息水层,不断地改进网具,提高捕鱼技术,摸索、总结一整套的生产经验,使产量逐步提高。为了促进这种作业能迈开大步向深水渔场推进,  相似文献   
5.
长毛对虾俗称红虾,是我省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厦门海区的长毛对虾亲虾,是我省唯一的浅海亲虾,也是我市一大特产。随着对外政策的开放,市场的繁荣,人民生活的提高,对红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广大经营单位和养殖专业户、联合体,从经济效益出发,都在大力发展长毛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6.
海洋捕捞在厦门市渔业生产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曾经是最早发展起来的重要产业之一,距今已有3千多年历史.据记载,1937年厦门渔业年产量达到1.45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抗战期间,厦门渔船损失三分之一,生产规模缩小,至解放前夕,几乎濒于破产。1950年年产量仅为2,638.35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