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49篇
  免费   19183篇
  国内免费   27495篇
林业   7348篇
农学   6623篇
基础科学   8096篇
  33918篇
综合类   28513篇
农作物   5931篇
水产渔业   5754篇
畜牧兽医   7135篇
园艺   2363篇
植物保护   6046篇
  2024年   694篇
  2023年   999篇
  2022年   1217篇
  2021年   1069篇
  2020年   2710篇
  2019年   6163篇
  2018年   5969篇
  2017年   6724篇
  2016年   7571篇
  2015年   7578篇
  2014年   6590篇
  2013年   6853篇
  2012年   6659篇
  2011年   5571篇
  2010年   4534篇
  2009年   4063篇
  2008年   3009篇
  2007年   3113篇
  2006年   2792篇
  2005年   2508篇
  2004年   2528篇
  2003年   2252篇
  2002年   1956篇
  2001年   1586篇
  2000年   1324篇
  1999年   1332篇
  1998年   1241篇
  1997年   1243篇
  1996年   1101篇
  1995年   1156篇
  1994年   1145篇
  1993年   901篇
  1992年   923篇
  1991年   776篇
  1990年   598篇
  1989年   590篇
  1988年   530篇
  1987年   388篇
  1986年   398篇
  1985年   210篇
  1984年   197篇
  1983年   190篇
  1982年   190篇
  1981年   230篇
  1980年   192篇
  1979年   150篇
  1978年   130篇
  1975年   109篇
  1965年   137篇
  1964年   1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叶树是芬兰、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主要的商品林树种。容器苗是针叶树重要的育苗类型。与裸根苗比较,容器苗具有育苗周期更短、造林季节可延长、苗木适应性更广、苗木质量更一致的优点。因此,容器育苗成为精准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借鉴欧美容器育苗的技术方法,提高我国容器苗的质量,为我国针叶树容器苗发展提供参考,文中主要从4个方面综述了欧美国家检测与提高苗木质量的方法,即列举了针叶树常用的苗木质量检测指标,总结了育苗容器与育苗基质的改良进展,介绍了养分、水分、光照与温度等培养条件的优化手段,简要概述了容器苗病虫害防控的进展,提出了我国相关树种容器苗生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喷雾机械通常仅关注无生命的机械作业性能,而忽略了有生命的植物因素,造成喷雾机械智能化水平不高。文中在分析农林植物表型对喷雾机械设计方法和喷雾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系统综述国内外开展的智能喷雾机械研究,提出基于植物表型的智能喷雾机械设计方法研究展望,探讨分析基于农林植物表型特征参数的新型、高水平智能化喷雾机械,并指出农林植物表型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绿色智能喷雾机械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钙对果树果实品质有重要改善作用,而品质又决定了其商品价值和种植效益。研究钙对冬枣品质和果实贮藏的影响作用,对于改善冬枣商品性能,促进冬枣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冬枣施用钙肥效应的研究鲜见报道,尚未有研究对醋酸钙等有机钙肥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通过在果实白熟期对冬枣叶果喷钙,研究单喷施氯化钙、醋酸钙以及两者配合喷施对冬枣品质指标以及常温下贮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钙可显著提高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钙、总黄酮含量和果实硬度,改善了冬枣品质;与单喷施氯化钙相比,采前喷施醋酸钙可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钙和总黄酮含量;氯化钙与醋酸钙配合喷施处理对枣果品质的改善效果与单施醋酸钙的效果相似。在常温贮藏条件下,采前喷施醋酸钙促进了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加速了酸度降低,减缓了Vc消耗,同时减轻了贮藏期间软化现象。与单喷施氯化钙相比,喷施醋酸钙处理更有利于冬枣保持水分,延长其货架期。综合分析认为,在冬枣白熟期喷施醋酸钙是改善果实品质和耐藏性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冬季覆盖作物-春玉米种植模式是减缓华北平原冬小麦减少导致的耕地裸露及其环境影响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但其翻压后对华北平原下一季春玉米生长季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研究鲜见。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冬闲田-玉米(WFM)为对照,设置毛叶苕子-玉米(VrM)、二月兰-玉米(OvM)以及冬油菜-玉米(BcM)3个覆盖作物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季种植覆盖作物翻压对玉米生长季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翻压覆盖作物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以及作物养分吸收量。与WFM处理相比,OvM处理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33.3%和35.5%(P0.05);BcM处理地上部氮、磷、钾和地下部磷素吸收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30.7%、74.7%、57.6%和171.4%。(2)翻压覆盖作物能显著提高0~10和1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钾含量(P0.05)。此外,翻压覆盖作物能显著降低玉米幼苗期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P0.05),范围为0.50~3.52和21.40~33.13mg·kg~(-1)。(3)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覆盖作物翻压处理的SMBC、SMBN和SMBP均显著高于冬闲处理(P0.05)。综合翻压覆盖作物对华北平原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含量的影响,华北平原冬油菜-玉米和二月兰-玉米轮作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优化了土壤中氟化物的前处理方法。采用 NaOH熔融土壤,使得熔融后的土壤中的氟化物能够溶于水,在中性偏酸的条件下,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提取液中的氟离子进行衍生,加入带有正戊烷内标的甲苯进行吸收,然后取甲苯层后进行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检测。本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精密度 σ<3%,回收率在 85%~110%之间,相比国标 GB/T 22104-2008方法能排除离子干扰,可用于土壤中氟化物准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冠层图像颜色特征参数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规律,明确有效积温对玉米冠层图像三基色RGB的动态变化影响机理,比较图像特征参数的拟合精度。以宁夏主栽品种天赐19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在宁夏平吉堡农场开展6个不同氮素处理的小区试验,利用防抖手持云台搭载手机相机遥控获取玉米冠层垂直地面图像,提取图像色彩特征参数,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对玉米冠层数字图像特征参数进行拟合分析并比较,并分析图像参数与叶片氮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效积温与红光值(R)符合有理函数关系,与绿光值(G)和蓝光值(B)符合对数函数关系,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各图像特征参数中R拟合效果最好,B和G次之,均达到显著水平,图像参数与叶片氮浓度十叶期的相关系数高于六叶期。因此,数字图像参数R的拟合效果最好,可作为宁夏滴灌玉米图像监测指标和群体结构分析的参考依据,十叶期可作为该地区滴灌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关键生育时期。  相似文献   
7.
戴松恩院士在我国较早提出制定《种子法》建议,并积极推动立法,为我国种子管理工作的法制化作出了贡献。1978年7月,戴松恩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农业学术讨论会"时首次建议制定《种子法》。此后,他三次撰文呼吁迅速制定《种子法》,他的建议被《人民日报》公开报道,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戴松恩等专家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1989年3月,我国首部《种子管理条例》发布。戴松恩提出的组织良种审定委员会、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种子贮藏制度等建议,均得到采纳。在该条例的基础上,我国逐步推进立法,2000年首部《种子法》颁布。  相似文献   
8.
严久民  臧欣 《猪业科学》2021,38(9):90-91
文章所述猪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属我国高寒地区。该猪场运用“种养结合”模式,将低碳环保养殖和绿色有机农业进行有机结合,将猪场产生的猪粪尿全部发酵成为有机肥,为农田提供肥料;农田产出无公害有机饲料再喂养猪只,实现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低碳环保则指猪舍冬天利用猪群自身余热取暖,替代锅炉,实现低能耗。与传统猪场相比,该猪场更加注重节约资源、节省人工。运用自动清粪模式代替水冲,避免大量污水产生;舍内废气经过净化处理排出舍外,避免氨氮废气等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在挑战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其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机遇。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的强势代表,为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互动,构建高效互动平台提供了可能性与优越性,能够有效改进“形势与政策”课形式大于内容的现状,其内生的互动活力、活泼多样的互动形式、符合学生话语特点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除学生参与课程互动的惰性和抵触心理,保护瞬间即逝的学习积极性,其三大功能还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中一对多、一对一和多对多的教育和引导。而优秀推送内容的编排和高效互动平台的构建,都应当以专业性更强的教研室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涉及主体更多元、方式更多样。当前社会救助面临相关部门和组织多、信息复杂、经办分散、分类精准施救难度大等问题。基于我国社会救助模式的合理价值选择,提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社会救助在管理服务上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从组织协调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基层经办机构、社会参与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多层次管理服务体系的思路。力求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能,促进互助共济社会救助共同体的形成,提升公众满意度,夯实我国民生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