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将生长快、发酵时间短、遗传操作便捷的稀有放线菌拟无枝酸菌TNS106开发成异源表达宿主,通过同源重组将内源的瑞斯托霉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rpsA替换为ΦC31和ΦBT1噬菌体细菌附着位点attB,清除代谢背景并引入整合位点,得到菌株HXR1;将含有来自天蓝色链霉菌的放线紫红素基因簇或来自刺糖多孢菌的多杀菌素基因簇的质粒转到HXR1进行异源表达,检测发酵产物。结果显示,HXR1成功表达放线紫红素和多杀菌素;与红色糖多孢菌宿主LJ161相比,放线紫红素的产生提前1 d,产量提高1.3倍。拟无枝酸菌异源表达宿主HXR1可为从链霉菌和稀有放线菌中发现新的次级代谢产物提供有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用4种分离机械对规模化猪场污水前处理降污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板框压滤机易被猪场污水粗杂物堵塞,运行不稳定。离心机,斜板筛挤压机和振动筛挤压机都有显著降污效果;其中振动筛挤压机更适合规模化猪场使用,处理能力达15m3/h,对TS、CODcr和BOD5去除率分别达62.6%、61.2%和57.5%。分离出的粪渣含水率为53.2%;对万头猪场应用振动筛挤压机前处理,设备及工程相关投资约5.3万元,收集的粪渣出售收入,扣除运行成本,年可增收利税4.9万元,投资回报率达92.5%,1年多可收回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双重离子注入W^+/Ni^+,W^+/Mo^+及溅射Fe后再单离子注入Co^+或W^+等离子束修饰的钛电极在1NH2SO4中的析氢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纯钛电极相比,离子束修饰电极的催化析氢活性得到显著改善,其中,注W^+/Ni^+电极的析氢过电位降低300mV,用XPS和AES能谱分析了离子束修饰电极的表面元素及相结构,讨论了修饰电极催化所氢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评价出小豆资源抗氧化性高的品种,通过测定小豆的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颜色的181个小豆品种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粒色,百粒重和所在地区对小豆抗氧化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最终得出,绿色小豆总抗氧化性最高,黄白颜色次之,红色最低;百粒重与抗氧化性成反比,百粒重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大;对其中156个红小豆品种进行比较,东北辽宁地区的红小豆品种总抗氧化能力最高,日本最低,但日本品种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很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采样江段的鱼类资源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4目、12科30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1种,福建省特有种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圆斑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cheni)、斑纹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3种。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保护区鱼类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Parasilurus asotus)、侧条厚唇鱼(Acrossoch eilus parallen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刺鳅等6种;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栖和山溪定居性为主。保护区上游鱼类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下游。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河道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相关性显著。典范对应分析发现3个环境指标主要影响平鳍鳅科鱼类。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从湖北省丹江口市核桃病幼果上分离到的一株核桃细菌性疫病菌DW3F3的基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相关特征以及与寄主内生菌的互作关系,对该病原菌进行了显微观察、生物膜形成测定,不同培养基上多糖和色素含量测定,18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通过毛细管法和滴落法观察其趋化作用,并测试其与寄主内生菌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病原菌DW3F3为杆状,极生鞭毛,有运动性,能形成生物膜。DW3F3在YPGAI、King's B和N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而在NYG、PDA和LB培养基上产生多糖和色素较多。DW3F3有较强的耐盐性,致死温度达60℃,对纤维素和淀粉都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对HCl、NaCl和寄主叶片表现出一定的趋性。在与核桃叶部内生菌的共培养中,DW3F3表现出一定竞争优势。DW3F3有树生黄单胞菌核桃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juglandis,Xaj)的基本特征及致病相关特性,这些特征可能与其致病性强及病害难以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加强科企合作,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科技人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寻找服务企业的方法和途径;并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政府或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及企业应建立多项保障措施,激励科技人员能够长期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9.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影响海南豇豆品质的重要害虫之一。笔者在采集不同地理种群的基础上,用试剂盒法提取其总DNA,对mt DNA COⅠ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用分光光度计法进行酶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大蓟马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非常小,并没有随地理位置的变化产生较大的遗传分化;抗氧化酶系活力测定中,不同地理种群的普通大蓟马GST活力差异较大,SOD活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个别地理种群CAT活力与其他地理种群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不同质地土壤及分别由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片麻岩发育的相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由同种母质发育的不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大小是重壤〉中壤〉轻壤;临界值大小也与之顺序相同,而由不同母质发育的相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大小是第四纪红色粘土〉片麻岩,其解吸率大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