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银鲳形态特征与DNA条形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鲳属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为重要经济鱼种,鲳属鱼类因外部形态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分类一直存在分歧。本研究于2010年10月—2012年9月采集科威特(科威特北部海域)、巴基斯坦(松米亚尼湾、奥尔马拉和伯斯尼)、北部湾和台湾近海的银鲳样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并对其DNA条形码开展了研究。银鲳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背鳍Ⅶ-Ⅷ-39~43;胸鳍21~29;臀鳍Ⅴ-Ⅵ-35~41;尾鳍26~28。鳃耙细弱、稀疏,2~3 8~9=10~12。头部后上方侧线管的横枕管丛和背分支丛后缘呈浅弧形,腹分支丛较背分支丛略长,向后延伸未达背鳍起点,呈峨眉状。脊椎骨数37~38。结合GenBank中所有拉丁学名为Pampus argenteusCOⅠ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所有个体单倍型明显分为4个组群,而从氨基酸遗传差异和组群间遗传距离可以看出,4个组群应为不同的有效种;GenBank中只有FJ384702与本研究序列结果相近。本研究描述了银鲳形态特征,并给出其正确的COⅠ基因DNA条形码序列,为深入开展鲳属鱼类的分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海和日本海黄(鱼安)(鱼康)的形态和同工酶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中国黄海及日本新泻县粟岛近海的黄(鱼安)(鱼康)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分析了黄海和日本海黄(鱼安)(鱼康)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黄海和日本海黄(鱼安)(鱼康)群体计数性状中除第2背鳍鳍条数平均值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余性状没有明显差异;二者在体长/臀鳍基长、头长/眼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余可量性状比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同工酶分析表明,中国黄海黄(鱼安)(鱼康)群体共记录了8个基因位点,其中,LDH*、AAT*、GPI*和G3PDH*共4个基因位点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5,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27和0.02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28,遗传偏离指数均大于零;而检测的日本海群体的6个基因位点中,没有出现多态位点.黄海和日本海黄(鱼安)(鱼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46,二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黄海及日本新泻县粟岛近海的黄鮟鱇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分析了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群体计数性状中除第2背鳍鳍条数平均值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余性状没有明显差异;二者在体长/臀鳍基长、头长/眼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余可量性状比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同工酶分析表明,中国黄海黄鮟鱇群体共记录了8个基因位点,其中,LDH*、AAT*、GPI*和G3PDH*共4个基因位点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5,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27和0.02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28,遗传偏离指数均大于零;而检测的日本海群体的6个基因位点中,没有出现多态位点。黄海和日本海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46,二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of 10 walleye pollocks, Theragra chalcogramma , from the Japan Sea and Bering Sea was determined. The 16 568–16 571 bp genome contains the same 37 mitochondrial structural genes (two ribosomal RNA, 22 transfer RNA, and 13 protein-coding genes) as found in all other vertebrates analyzed, in an organization identical to that of other bony fish. The major non-coding region had several conserved sequence features. Nucleotide variations of ND1, ND5, and control region were high, and these regions appear to be good candidates for high-resolution markers in popul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