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辽宁省海城市代表性的南果梨园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采用性诱剂诱捕梨小食心虫成虫,并结合当地气象数据,研究了田间气象条件对梨小食心虫越冬代出土的影响及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越冬代幼虫出土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气温在13℃时梨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开始出土,在不同年份温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较高气温对梨小出土没有明显的加速作用;降雨对梨小出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温度的调控上,即降雨量越多导致气温越低,进而减缓梨小出土。辽中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受春季气温影响,一年发生3~4代。  相似文献   
2.
麦蚜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本试验探索了油菜小麦邻作模式以及小麦单作模式对麦蚜主要天敌发生的影响,以小麦和油菜交界处向两边各在0、2、4、6、8、16 m处设立试验小区,记录麦蚜主要天敌发生数量以及测定小麦株高、穗长、穗重、千粒重,揭示油菜小麦邻作模式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的成熟,瓢虫逐渐向油菜小麦邻近处转移,且迁移的最有效距离为4 m;对邻作小麦田蚜茧蜂数量最高峰当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除最高的0 m(2009年)和4 m(2010年)处外,其他各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单作田各距离之间蚜茧蜂数量上的差异不明显;相比于小麦单作模式,油菜小麦邻作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株高、穗长、穗重、千粒重。总之,油菜小麦邻作模式有利于麦蚜主要天敌向小麦田转移,并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1998年闽南地区斑节对虾人工育苗幼体成活率普遍很低。作者结合多年的斑节对虾育苗生产经验,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进行提高幼体成活率的试验。从无节幼体到仔虾幼体后期(P_(10)—P_(16)),试验的总成活率为42.1%。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越冬凡纳滨对虾亲虾黑鳃病症病因,对患病亲虾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越冬后患病亲虾鳃部观察到大量线虫。虫体特征显微结构显示,雌、雄性线虫的平均体长分别为(983.6±16.69)μm和(956.9±12.14)μm,虫体表皮不均质,具有2纵列侧分化、4根头刚毛、3个口腔实齿、5个杯形肛前附器,化感器横向扁椭圆形,食道不形成食道球;经鉴定,确定该线虫隶属于色矛科(Chromadoridae)、色矛属(Chromadorella)。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线虫感染后亲虾鳃组织坏死、溶解,黑色素沉积,游泳足基部出现黑化层。本文报道了一种由色矛线虫引起的越冬亲虾黑鳃病症。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对虾生长差异的分子机制,通过比较不同生长速率凡纳滨对虾的转录组(速长组和慢长组),获得了一条编码P450的差异表达基因,经过cDNA全长验证后命名为LvCYP2J3-like,其开放阅读框为1 488 bp,编码495个aa,含有一个完整的P450功能域,功能分析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蜕皮激素的灭活。方差分析表明,LvCYP2J3-like在不同组织、发育阶段和蜕皮周期的表达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速长群体的表达量显著性低于慢长群体。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发育和蜕皮过程,其表达量与环境胁迫关系密切。在LvCYP2J3-like和其预测转录因子基因中分别发现了4和11个速长组和慢长组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差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说明这些基因遗传差异与其活性和表达量相关,从而影响生长速率。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育苗标粗阶段生物絮团形成所需要的适合碳源,设计3种不同碳源添加组(葡萄糖组、淀粉组和蔗糖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期20 d,以分析不同碳源添加后对水体生物絮团的形成、营养成分、细菌群落结构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碳源添加量均为投喂量的80%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有效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3个碳源添加组水样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淀粉组水样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浓度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最终对虾存活率统计结果显示,葡萄糖组、淀粉组、蔗糖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9%、54.2%、69.8%和44.3%;淀粉组的生物絮团沉降体积(BFV)显著低于葡萄糖组,蔗糖组BFV最高,在13~15 d后3组均趋于稳定;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淀粉组,葡萄糖组和蔗糖组则差异不显著;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生物絮团中组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和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显著高于淀粉组;葡萄糖组、淀粉组和蔗糖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分别为0.93、0.89和0.92。3种类型生物絮团在门级水平的细菌群落共有18余种,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各组占有比例均最高,淀粉组拟杆菌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蔗糖组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淀粉组。研究表明,添加不同碳源可影响水体生物絮团的形成、营养成分、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不同程度地改善水质。以必须氨基酸指数及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则葡萄糖和蔗糖都是凡纳滨对虾育苗标粗水体中适宜的碳源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东风螺能否通过接触感染脱壳病,将正在发生脱壳病的东风螺,与健康螺养在同一个水泥池,时间17~40d。实验结果:健康螺生长、摄食、存活基本正常,未出现感染脱壳病的症状。人工水泥池养殖东风螺,脱壳病的非生物病因是综合性因素造成的环境条件不适长期作用的结果。东风螺水泥池养殖病害防治,应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等综合预防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8.
油菜小麦邻作与小麦单作对小麦田节肢动物功能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在油菜-小麦邻作和小麦单作模式下昆虫群落的变化,为实际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将小麦田和油菜田交界处设为0m,在距0m处2、4、6、8、16 m(包括0 m)处设立试验小区,记录节肢动物数量,计算主要特征参数.[结果]临近油菜的小麦上蚜虫丰盛度最低,主要天敌丰盛度最高;距离油菜0m处麦蚜亚群落稳定性较好;距离油菜0m处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稳定性最高,16m处最低;邻作小麦田昆虫群落稳定性高于单作小麦田;油菜-小麦邻作可以降低6m以内蚜虫种群数量,增加6m内捕食性天敌的数量以及4m内捕食性天敌的多样性.[结论]油菜与小麦邻作对于麦蚜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但控制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了粟灰螟(鳞翅目,螟蛾科)的染色体核型。试验采用了压片法、空气干燥法和HSG显带法,研究观察粟灰螟的精巢中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结果表明:染色体单倍体数目n=28,同鳞翅目最为普遍的染色体单倍体数目31有差异。形态上呈大小不等的小棒状或点状,有主缢痕,单着丝粒初级着丝粒。核型中第28对染色体疑为性染色体。同已知的螟蛾科中主要农业害虫的染色体作了一些比较。文中还对粟灰螟精母细胞分化为精子过程中各分裂时期进行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0.
桃李间作对桃树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和2007年,对桃李间作果园和单作桃园害虫和天敌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主要害虫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和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种群动态的比较分析,发现桃李间作可以增加桃树上山楂叶螨的种群数量;从空间分布的角度发现,当梨小食心虫密度高时桃李间作可以降低梨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天敌功能团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桃李间作对天敌群落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