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蝶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历时三年多的蝶类资源调查,对设定的10个典型研究样地不同生境进行了多次蝶类采样调查,共采得蝶类标本7科94属215种,分析了蝶类活动的特点与优势种情况,对蝶类的开发利用与昆虫多样性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发电机和绞车是钻井现场主要噪音源,声级峰可达到120dB。井场边界噪音超过相关环境标准,对家禽、动物和鱼类有显著的影响。对主要噪声源进行局部削减,仍然需在井场的声环境敏感侧设置隔音墙。  相似文献   
3.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3种性别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的幼叶和幼穗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以期通过酶谱的差异表达对野牛草进行早期性别鉴定。结果表明:雄株野牛草幼穗的POD和PPO同工酶各有1条特异条带Rf0.12和Rf0.15;雌雄同株的幼穗PPO同工酶酶谱中有1条特异条带Rf0.12;雌株的叶片PPO同工酶酶谱有Rf0.12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分析上述3种同工酶的酶谱发现,叶片的POD和PPO同工酶酶谱可以用来对野牛草进行早期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4.
苜蓿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河北廊坊、内蒙古临河和山西阳高县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于2013年采集疑似感染镰刀菌根腐病的苜蓿病株,在PSA和MGA等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后观察菌落、菌丝和大小孢子等形态特征。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筛选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克隆其rDNA-ITS和TEF-1α序列。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对分离出的代表性菌株进行快速鉴定,并通过回接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共分离6个菌株,分别命名为C1、C2、C3、C4、C5和L1。根据形态和分子共同鉴定:C1和C2为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C3、C4和C5为腐皮镰刀菌(F.solani),L1为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L1和C4菌株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均大于80%,病害严重指数分别为61.35%和59.26%。C2株系致病性最弱(DI 54.44%,DSI 29.63%)。C1、C3和C5菌株的发病率和致病性均无显著差异,发病率分别为66.66%,62.22%和65.55%;病害严重指数分别为42.59%,40.37%和38.89%。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虉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丽丽  张蕴薇  陈新  李永祥  张新全 《草业科学》2011,28(12):2136-2142
采用0(CK)、50、100、150、200和250 mmol/L 6个NaCl浓度梯度,对6份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材料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个阶段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种子的发芽率、鲜质量、苗高、根长、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化指标的测定,观测其在盐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低NaCl浓度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这2个阶段的影响较小,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率、根长、鲜质量、苗长、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6份虉草材料在种子发芽和幼苗生理变化上均表现出不同的耐盐能力,Zxy06p 2449、Zxy06p 1904耐盐能力较强,其次为Zxy06p 2380、Zxy06p 2633,Zxy06p 2262和Zxy06p 1916的耐盐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和逆境响应等过程。本研究通过构建蒺藜苜蓿miR167c的海绵载体,探究miR167c及其靶基因对拟南芥生长发育的影响。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生长素响应因子6/8(Auxin response factor 6/8,ARF6/8)、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蛋白(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related family protein, RPK)和IAA-氨基酸水解酶(IAA-Alanine resistant 3,IAR3)基因为拟南芥miR167c的靶基因。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At-miR167c表达量较野生型显著降低,而上述4个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转基因拟南芥的花期提前,花序紧凑,花苞数量增多;莲座叶数量和鲜重显著增加;株高、分枝数和果荚数明显增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miR167调控植物生长和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