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初步建立刺榆的组培快繁体系,发现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硝酸铵3种物质对提高刺榆的平均出芽数均有促进作用,IBA可促进刺榆外植体分化,硝酸铵可提高芽的平均高度,并促使组培苗生长旺盛.刺榆外植体最佳启动培养基为DKW培养基+6-BA0.2mg/L+IBA0.05mg/L+蔗糖20g/L+琼脂6.0g/L,可有效提高平均出芽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北方三个牛场中国荷斯坦牛泌乳牛的体细胞数变化规律和产奶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为有效指导牛场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建议。通过数据筛选,统计分析在不同胎次、测定日情况下,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相邻两月SCC差值等级法进行分级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对体细胞数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和产奶量均有影响;测定日对SCS和产奶量均有影响;使用SCC差值等级法能够有效评价奶牛产奶量以及判定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趋势。横向比较三个奶牛场产奶量情况及SCC控制情况,以二号牛场较好,其产奶量最高,SCC最低,且体现较好长寿性;而一号牛场则产奶量最低,SCC最高,第1胎后产奶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奶牛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健康状况在奶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对山西省奶牛场的514头泌乳牛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进行评分,并收集了该场2013年6月24日的DHI数据。采用固定模型分析牛只泌乳阶段、胎次、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四个因子对产奶量和体细胞数(SCC)的影响。经抽样分析发现,该牛场泌乳牛群乳头长度集中在4~6cm。乳头长度短于4cm的个体有22头(6.6%),最长乳头超过6cm的个体有53头(15.8%)。与乳头长度为4~6cm的牛只相比,乳头长度超过6cm或短于4cm的奶牛,其乳头末端健康状况显著下降(P<0.05)。该牛群乳头末端评分的均值为2.25分,参照文献评价乳头健康的标准,该场泌乳牛乳头健康状况良好。经对前后乳区的乳头末端损伤程度进行分析,表明奶牛后乳区乳头末端状况极显著好于前乳区(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对产奶量和SCC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乳头过长时奶牛平均SCC比正常个体高出5.8万个/mL。乳头有损伤的个体较乳头健康奶牛SCC的均值高出2.2万个/mL。评价牛群的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有助于了解牛群的乳房健康状况,可为牛群管理提供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