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于彦华 《草原》2014,(11):64-68
您要是以为老妈的白菜汤,类似于广东人的老火靓汤,里面含有多少多少配料,由几十道工序密制而成,滋阴补肾,美容养颜,延年益寿,饮之则身轻如燕、飘飘欲仙……那您就大错特错了。实话告诉您吧,老妈的白菜汤,它就只是白菜汤。做工极其简单:大白菜嫩叶细细切丝,一点素油,炝一点葱花,加一点盐,再加半锅水,香喷喷的白菜汤就制成了。我老妈,绝非名厨,做菜仅限几样。却吃得我摇头晃脑,齿颊留香。  相似文献   
2.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本文针对农业院校课程特点,提出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予以实施,构建了符合农业院校特点的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同时利用多项计划联合驱动模式有针对性的持续提升课程体系水平和质量,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要经常对学校的科学研究方向、专业结构等进行重新优化和调整,设置、建设、发展新专业就是其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吉林农业大学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根据国家、市场、教育资源、学科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对新专业的建设开展了研究与实践。首先,把好审批关,坚持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创办新专业;通过科学论证做好新专业的设置工作,依托优势学科做好新专业的建设工作。其次,通过实行责任制和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规范、加强对新专业的监管等,促进新专业质量的提高;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为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保障;加大对新专业的投入,确保新专业的健康发展;推进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老专业带动新专业的发展;深化新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新专业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人才培养目标泛化,学生中心地位无法体现,教学改革缺乏有效路径,教学、研究、应用的综合创新体系无法形成的问题,吉林农业大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团队联合行动学习"模式,创新课堂和实践教学内容,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强化,并获得了良好评价。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业院校学分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构建学分制的设计理念及基本框架,阐述了在实践中探索改革学分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大众化高等教育为背景,在对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课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众化阶段高等农业院校如何适时转变课程观念,同时,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如何充分考虑学校实际确定课程建设和管理思路,以及如何通过搭建课程管理平台优化课程管理体系,提高课程管理实效,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开展本科专业评估是促进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在对开展校内本科专业评估的必要性,以及校内本科专业评估的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以吉林农业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为期三年的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实践为依托,从校内本科专业评估的总体设计、实施过程,及其对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促进效应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校内自我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大学面对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和"三农"建设需求,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紧紧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升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探索建立了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三方协同的育人模式与保障机制,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结合点,由三方协同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